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20-03-17 04:53:4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资料一:
能源是保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物质基础。增加能源生产、提高能源利用水平、加强能源合作已成为各国发展中的重要内容。
资料二:我国能源消费构成表(单位:%)

年份
煤炭
石油、天然气
水能、核能、风能
1980
72.2
23.8
4.0
1990
76.2
18.7
5.1
2000
69.2
24.4
6.4
2009
70.3
21.9
7.8
?
(1)2011年初,中、俄原油管道正式投入运营,俄罗斯每年向中国输送1500万吨原油。简述其对中、俄两国的意义。(3分)
(2)归纳1980-2009年间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特点。(3分)
(3)目前我国东北地区除引进常规能源外,也大力发展风能,简述该地区大规模发展风能的主要区位因素。(4分)


参考答案:(10分)
(1)对俄罗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1分)
对中国:缓解了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1分)
加强了中、俄经济合作,促进了两国经济发展。(1分)
(2)以煤炭为主(或煤炭比重大;或煤炭一直占70%左右);(1分)石油、天然气比重波动较大;(1分)水能、核能、风能所占比重逐渐上升。(1分)
(3)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要量大;东北常规能源逐渐减少;当地风能资源丰富;风能清洁无污染可再生;开发技术成熟等(答出4点给4分)


本题解析:
第(1)题,结合中俄两国能源供需状况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回答。对俄罗斯:开辟了原油出口的稳定市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中国:具有了较稳定的石油供应,缓解了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加强了中、俄经济合作,促进了两国经济发展。
第(2)题,由表中数据可判断出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特点。能源消费构成主要是指各种能源所在的比例。1980-2009年间以煤炭为主,石油、天然气比重波动较大;水能、核能、风能所占比重逐渐上升。
第(3)题,结合风能特点说明其优点;根据东北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及其与气候有关系,说明其发展发展风力发电的条件。风能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东北地区离亚洲高压近,风力大;地势平坦开阔。
点评:本题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表为载体考查我国的能源问题和能源进口问题,难度较小。学生学习了中国国内的能源跨区域调配,回答本题可以参照国内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的意义进行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作为一种清洁能源,风能的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读“陆地与海上风速剖面比较图”(图6),据此完成18~20题。

小题1:科技的发展对能源的影响是
①能源的种类不断增加?②能源的消费结构日趋多样化
③非可再生能源变为可再生能源?④各种能源的蕴藏量不断增加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小题2:据图判断,为了有效利用风能发电,应使安装发电装置的风塔高度
A.海洋高于陆地
B.陆地高于海洋
C.海洋和陆地上相同
D.据图无法判断
小题3:有关海上和陆地风速叙述正确的是
A.风速差距由地(海)面向高空增大
B.在120米高度,风速差距最大
C.陆地风速较小是地物阻力造成的
D.海上风速较大是海浪的推动作用


参考答案:小题1:A
小题1:B
小题1:C


本题解析:小题1:本组题考查学生有效获取信息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非可再生能源不可能变成可再生能源,能源的可开发量可能增加,但蕴藏量不可能增加。
小题1:同一海拔,陆地上空的风速小于海洋上空。
小题1:风速差距由地(海)面向高空减小,图中120米处风速最大,但风速差距小。海、陆上空风速差异主要是阻力不同造成的。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自1993年以来我国已成为能源净进口国。近年来我国每创造1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单位能耗是日本的11.5倍,法国的7.7倍,英国的5.3倍,美国的四倍以上。回答1—2题
1、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过高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自然增长过快
B.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C.石油消耗增长过快
D.煤炭消耗增长过快
2、能耗过高可能产生的后果有
①经济增长较快?②经济效益较低?③环境污染严重?④资源利用率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1、B? 2、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国际上把含热29307.6千焦的燃料定为一千克标准煤。1978年和2007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分别为62770万吨标准煤和235445万吨标准煤。下图是我国1978年和2007年能源生产构成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1978年和2007年我国能源生产构成的共同特点是
A.以原煤为主
B.以石油为主
C.天然气比重上升
D.原煤的比重下降
小题2:1978年到2007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生产构成下降了,但总量还增加了,其原因是
A.原油的需求量减少
B.国际原油日益紧张
C.能源生产总量大增
D.新能源的大量使用
小题3:原煤、石油和天然气即可作为能源,也可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以原煤、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可发展
A.钢铁工业
B.化学工业
C.有色冶金
D.制糖工业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读三角坐标图判断,我国能源结构中原煤占的比重超过70﹪,所以共同特点是以原煤为主,A对。石油、天然气占的比重小,B、C错。从图中看,原煤比重是上升,D错。
小题2: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原油需求量也不断增加,A错。国际原油紧张,但进口量在增加,不是影响生产构成下降的因素,B错。我国能源消耗量大,是世界进口大国,石油、天然气生产构成下降,是因为能源生产总量大增,石油、天然气构成相对减少,C对。新能源还没有大量使,能够大量使用的主要是常规能源,D错。
小题3:以原煤、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可发展煤化工、石油化工等工业,B对。在钢铁工业、有色冶金工业、制糖工业中,以原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作为能源投入生产的,A、C、D错。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我国在渤海的石油开发中,采用国际合作的方式,其主要原因是
A.渤海是公海
B.海底油气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
C.有利于渤海石油出口
D.海底油气开采难度大、投资高、风险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渤海是我国的内海,渤海全部位于大陆架,属于我国的资源。采用国际合作的方式,其主要原因是海底油气开采难度大、投资高、风险大。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