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17 04:48:10
1、单选题 图7是水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①②③代表三大类岩石。读图,完成第13~15题。
【小题1】关于图中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有 ( )
①a、b环节可以使陆地淡水资源得以补充
②我国西北部河流的补给主要靠d环节
③若该地位于北美中纬度西部,则c通常为向东北方向输送的水汽
④e环节多年平均水量为d环节和f环节的水量的差值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小题2】关于图中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e环节在海岸沙滩地区主要为侵蚀作用
B.g、j、k环节分别形成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
C.i、h、m三环节分别属于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岩浆活动
D.②③两种岩石可以直接相互转化
【小题3】若乙处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则 ( )
A.汛期时e环节输水量减少
B.f环节蒸腾加强
C.i处岩块上升加速
D.甲处泥沙淤积增多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水循环。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b为海洋降水,对陆地淡水资源的补充影响不大;我国西北部的河流主要依靠冰川融水补给。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2】根据图示:①为沉积岩,②为变质岩,③为岩浆岩。②③类岩石不能直接转化;e为径流,在海岸沙滩表现为沉积作用;j环节重熔再生形成岩浆。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3】若乙处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则汛期时e环节输水量增多;f环节蒸腾减弱;甲处泥沙淤积增多。与i岩块的上升速度无关。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8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A、B两个村庄,降水较多的是 ,夏季月平均气温较低的是 。(2分)
(2)甲河流主要靠 补给,乙河流主要靠 补给。(2分)
(3)甲、乙两条河流,含沙量较大的是 ,径流量变化较大的是 。(2分)
(4)乙处的地质构造是 ,乙处发育成河,主要是因为岩石破碎、易受 。(2分)
参考答案:
(1)A、B
(2)降水;地下水
(3)甲;甲
(4)断层;侵蚀
本题解析:
(1)读图,A村位于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B地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A、B两个村庄,降水较多的是A。B地海拔较高,所以夏季月平均气温较低的是B。
(2)甲河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所以甲河流主要靠降水补给。乙河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根据图中含水层的分布判断,乙河主要靠地下水补给。
(3)甲河所临山坡坡度大,降水多,侵蚀强,水土流失多。乙所临山坡坡度小,降水少,水土流失少。所以两条河流,含沙量较大的是甲。甲河以降水补给为主,水量季节变化大。乙河以地下水补给为主,水量稳定。所以径流量变化较大的是甲。
(4)读图,乙处岩层发生明显措动和位移,所以乙处的地质构造是断层。乙处发育成河,主要是因为岩石破碎、易受外力侵蚀。
考点:降雨类型及原因,河流补给类型,外力作用及主要外力,地质构造类型。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对于水循环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A.在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能量交换
B.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
C.使地表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D.使水资源不断得到更新,但不能持续利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水循环使水资源更新后可持续使用,但不能使各地降水量不变和海水蒸发量减少。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图,叙述正确的为(?)
A.图①湖水的输出形式为蒸发,这类湖多分布在我国的青藏高原湖区
B.图②为咸水湖
C.图②类型的湖多分布在内流区域
D.鄱阳湖湖是图①类型湖的典型代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图①湖水的输出形式为蒸发,属于内陆湖,是咸水湖,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湖泊多是内陆湖;图②是外流湖,是淡水湖,鄱阳湖湖是典型代表。选择A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图,回答下面问题。
1.图中反映出的问题是2.造成图中问题的原因是
A.洪涝灾害
B.地面沉降
C.海水入侵
D.大水漫灌
E.洪涝灾害
F.地面沉降
G.海水入侵
H.过度开采地下水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1.图形表示了过度抽取地下水造成的地表沉降,进而引起地面建筑物出现裂缝、断开及错位和下沉等现象。
2.地下水对组成地表的各种物质有一定的支撑作用,一旦被过度抽取则会降低地表支持力,造成地表下陷等诸多问题。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