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17 04:43:43
1、单选题 某地有一口井,一年中有两天正午太阳直射井底,这口井位于
A.南、北极点
B.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
C.南北极圈以内
D.南、北回归线上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有两次正午太阳直射井底,说明该地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下图中的四幅图表示地球相同季节的昼夜情况,图中小圆表示极圈,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其中日期相同的两幅是 
参考答案:BD
本题解析:读图可知,A图为南半球,且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为12月22日;B图为北半球,且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为6月22日;C图为北半球,且昼夜平分,为春分日或是秋分日;D图为南半球,且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为6月22日。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图4为地球某日昼夜情况示意图,N为北极,S为南极,P为120°E经线和晨线的交点。图5表示四地旗杆或桅杆日影(图中短粗线)朝向,读图回答5~6题。
小题1:若从该日开始P点向北极点移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B.北京日出越来越晚
C.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D.地球公转由快剑慢
小题2:当P点地方时为6月22日9点时,图5中影子朝向正确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P点向北极移动,则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动,则北半球的昼变短,北京日出越来越晚,地球公转速度在变快。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2:P点经度为120°E,地方时为9:00时,165°E地方时为12:00,位于正午,60°S,旗杆的影子朝向南方。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图回答小题。
小题1:当晨昏线处在CD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赤道上昼夜平分
B.北半球各地昼长达最大值
C.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D.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
小题2:当晨昏线从CD→AB之间的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
B.北半球各地夜渐短昼渐长
C.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
D.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渐小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结合图示,当晨昏线处于CD处时,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内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内出现极昼,故判断为北半球冬至日,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A正确;北半球各地昼长达最小值,B错误;此日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C错误;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夜,D错误。
小题2:结合上题分析,当晨昏线处于CD处时,为北半球冬至日,当晨昏线处于AB处时,为北半球夏至日,故晨昏线从CD变化到AB的位置时,太阳直射点始终向北移,北半球各地昼长逐渐变长,夜长逐渐变短,B项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二分二至日的晨昏线分布特征,并能结合极昼极夜现象的分布判断节气,注意利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判断昼夜长短状况、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等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图1中弧线ABC为晨昏线的一段,阴影部分为黑夜。图2为地球极地俯视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
(2)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和纬度分布规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__________(快、慢),该季节上海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
?
(4)此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a点昼长为______?__
小时,b点日出为_________________点,a点在b点的_____________方向。
参考答案:
(1)略(2分)
(2)季节分布规律: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中的最大值(1分); 南半球达全年中的最小值(1分);
纬度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1分)。
(3)慢?高温多雨?
(4)23°26′N,135°W? 0小时? 6点?西南方向
本题解析:
(1)根据图1可知是6月22日的太阳光照图。图2根据自转方向是顺时针方向,推理是南半球。45?E地方时是0时。
(2)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南回归线向二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到一年最大值。
(3)公转在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上海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是高温多雨。
(4)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所以直射点的纬度是23°26′N,45?E地方时是0时,直射点的经度是135°W。a是南极圈,发生极夜现象。B位于赤道,日出是6时,日落是18时。A在b的西南。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