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17 04:43:22
1、综合题 读下面图a、图b、图c、图d。完成下列问题。(24分)
(1)读图a和图b,A、B两处气压比较,哪处的气压高?________;C、D两地气压升高的是________。
(2)我国冬季冷空气南下,流经之地的气压会________。
(3)读图c,一般是气压的最高值出现在________时左右。一般认为,气压的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有关。例如当白天气温最高时,低层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引起地面气压________;但气压极值出现的时间________(早、晚)于气温。气压最高、最低值出现的时间和变化的幅度随纬度变化而有区别,________地区气压日变化最为明显,随着纬度增高,气压日较差逐渐________。
(4)读图d,在大陆上,一年中气压最高值出现在________季,最低值出现在________季,气压年变化值很大,并由低纬向高纬逐渐________。高山区一年中气压最高值出现在________季,和空气的受热上升关系密切。
参考答案:
(1)B处 C处 (4分)
(2)升高 (2分)
(3)8~10 下降 晚 低纬度(热带) 减小(10分)
(4)冬 夏 增大 夏(8分)
本题解析:
(1)同一地,气压随海拔的升高降低,因此A和B相比,B处海拔低气压高。同一高度处,密度大的气压高,C和D相比,C处气流上升密度增加,D处气流下沉密度减小,因此C处气压升高。
(2)我国冬季冷空气南下,流经地区气温下降气压升高。
(3)从图中可直接读出,8~10时气压出现最高值。低层空气上升时,近地面因空气密度减小而气压下降; 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之前,最高值出现在14点,从图中可以看出气压极值出现的时间晚于气温。从图C中可以看出雅加达气压日变化最大,莫斯科气压日变化最小,因此低纬度(热带)地区气压日变化最为明显,随着纬度增高,气压日较差逐渐减小。
(4)在图d的左下角有北半球不同地区气压随月份的变化图,从图中可以看出,12月、1月2月冬季气压值高,夏季气压值低。从图中可看出火奴鲁鲁的变幅最小,伊尔库茨克的变帽最大,可推出气压年变化由低纬向高纬逐渐增大。
考点:该题考查气压的变化和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若图所表示的区域正值7月份,读图判断各题。
【小题1】此图阴影所表示的气压带或风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东北信风带
C.副热带高压带
D.盛行西风带
【小题2】有关阴影区内气候或自然带的正确叙述的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20、图示的区域位于地中海周围地区,7月份是北半球夏季这时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北移,此时地中海地区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故选择C。
21、回顾书本知识全球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可知,在地中海气候控制下的属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选D。
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面关于地形与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阿尔卑斯山脉大致呈东西向分布,有利于太平洋暖湿气流的流动,故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欧洲得以向
? 内陆延伸
? ②阿巴拉契亚山脉呈南北走向,使得山脉以东地区分布着温带大陆性气候
? ③科迪勒拉山系呈南北走向,阻碍了太平洋暖湿气流的运行,致使北美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仅局限于大
? 陆西岸的狭长地带
? ④落基山脉高山区因地势高,气候类型具有独特高山性
[?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图是我国某地降水量(实线)与蒸发量(虚线)的季节变化曲线示意图,完成下题。
?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判断题:
1.据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在甲处的气压势力强盛的年份,往往会造成我国东部地区
A.甲点位于300N附近
B.乙点位于300N附近
C.①是冷性气流
D.②是盛行西南风
E.北旱南涝
F.北涝南旱
G.南北皆旱
H.南北皆涝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据图中极锋倾斜方向可知,乙地位于极点,因为①是副热带吹来的暖湿气流;甲地为下沉气流,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故甲点位于300N附近,乙地为极地高气压带,①是盛行西南风,②是极地东风。
2.在甲处的气压势力强盛的年份,即副高较强的年份,我国锋面雨带向北移动速度变快,往往会造成我国东部地区北涝南旱。
考点:本题考查三圈环流的分布。
点评:本题难度居中,间接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明确“极锋”向高纬度倾斜。(2)明确副高强弱对我国锋面雨带移动速度的影响。(3)明确我国锋面雨带移动速度的快慢对我国南北方降水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