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17 04:37:07
1、单选题 读下面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2分)
(1)若图中M、N、P、Q构成水循环,则Q表示 。
(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从地质构造判断丙处为 。
(3)图中⑤--⑧代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⑦表示 作用;D是 岩。
(4)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山地修隧道往往选择 处,理由是 。
参考答案:
(1)地表径流
(2)断层
(4)变质; 沉积岩
(5)乙; 背斜构造岩层向上拱,不易发生塌,地下水也不会聚集(利于排水)
本题解析:
(1)Q为地表水注入海洋,表示地表径流。
(2)丙处两侧岩块断裂错位,出现断层。
(3)根据图中提示可判断岩浆喷出形成A(喷出岩);岩浆侵入形成B(侵入岩);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受高温高压的作用发生变质,形成C(变质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D(沉积岩)。故7表示变质作用,D为沉积岩。
(4)隧道一般在背斜构造处开凿。图中乙地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背斜构造岩层向上拱,不易发生塌,地下水也不会聚集。
考点:水循环、地壳物质循环、地质构造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右表为我国三个地区甲、乙、丙三河各月流量资料(立方米/秒)。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甲、乙、丙三条河流所在地区依次为
A.西北、东北、南部沿海地区
B.东北、华北、西北地区
C.南部沿海、西北、东北地区
D.南部沿海、东北、西北地区
小题2:乙河1、2月份断流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少,导致径流量小
B.气温高,蒸发强
C.气温低,冰川难以融化
D.东南季风难以到达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由表知,甲河流量最大,且流量最大的月份在6月,故甲河最可能分布在南部沿海地区;乙河流量最小,且1月、2月出现断流,则乙河最可能分布在西北地区;丙河流量较大,且有两次汛期,最可能分布在东北地区。
小题2:由表格数据可知,乙河乙河1、2月份断流,且全年径流量少,因此乙河位于西北地区,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冬季气温低,冰川难以融化,河流出现断流。
点评:根据表格河流径流量判断河流所在位置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另外,本题还可考查我国不同地区河流的汛期、河流的补给形式等知识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强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小题2: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由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中各要素对比分析可知,城市建设使地下径流减少了18% ,地面径流增加了33% ,蒸发量减少了15% ,故降水后,大量雨水迅速汇集到河流中,从而导致汛期洪峰流量加大。所以D正确。
小题2:由于城市化建设导致了地面状况的改变,土壤植被地面减少,水泥沥青地面增加,故使下渗减少,则地表径流量增加。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我国东北地区某河流流量补给示意图”, 图中数码表示雨水补给和季节性融雪补给类型的分别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②
D.③、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结合东北地区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图示③补给量大,且主要分布于夏季,故判断为夏季降水;②主要在春季形成补给,故判断为春季的积雪融水;而①补给终年较稳定,故判断为地下水补给。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河流水体的主要补给类型并结合不同补给水源的补给量和时间分布特征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长江全年补给水源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b是雨水补给,a是冰雪融水补给
②a是地下水补给,c是冰雪融水补给
③a是雨水补给,b是冰雪融水补给
④c是地下水补给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