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17 04:34:45
1、综合题 读日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画出晨昏线、用阴影表示夜半球,用直线表示黄道面。
(2)该图表示的是北半球________(节气)的日照情况,此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纬度)。
(3)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________。
(4)图中ABCD四点,当日昼长由短到长依次是________。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________,当日B点的日出方位为________
(5)家住某地(119° 50" E、32° 56" N)的张先生为了使家中的太阳能热水器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辐射能,在当天应将图中太阳能热水器的真空管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调整为________。
参考答案:
(1)略
(2)夏至,23°26"N
(3)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区域
(4)DCBA;D;东北
(5)9°30"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光照图。
(1)晨昏线特征:过地心与阳光相垂直;黄道面即过地心的阳光所在的平面。
(2)根据图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判断为夏至日。
(3)由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故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4)由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全球昼长分布规律:越往北昼越长,越往南昼越短;中纬度温带的四季变化最明显。由于B点位于北半球,昼长夜短,故判断日出东北方向。
(5)根据热水器的真空管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与此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互余计算。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第30届奥运会于英国伦敦夏令时(比标准时间快一小时)2012年7月27日20:12开幕,下图是开幕当日四个城市的昼夜长短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下图完成下列题。
小题1:甲、乙、丙、丁四地,从南向北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丙丁乙甲
C.乙甲丁丙
D.甲乙丁丙
小题2:当伦敦夏令时(比标准时间快一小时)7月27日20:12开幕时,对应的北京时间为
A.7月27日3:12
B.7月28日3:12
C.7月28日4:12
D.7月27日4:12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对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关键是要求学生准确地掌握“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半球,越往南(北)白昼时间越长”这一基本原理。图中信息:7月27日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从图上可以看出甲的黑夜时间是最长的,白昼时间最短。说明甲的位置是在最南,应排在最前,排除选项 B、C。而丙则和甲的情况相反,所以丙在最北,排在最后。再通过数格子的方法可以看出乙是昼短夜长,丁都是昼长夜短。乙是说明乙在南半球(近赤道),丁在北半球。故选D。
小题2:此题考查时区的区时的计算方法,题中信息注意,伦敦夏令时比标准时间快一小时,所以7月27日20:12开幕时,实际上是0时区的区时为7月27日19:12(标准时间),北京时间是东8区的区时,比0时区的区时早8小时,采取“东加西减”的原则,故北京时间=7月27日19:12+8=7月28日3:12,注意,由于此处相加时刻数大于24时,计算的原则要减24小时,日期加上一天。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12月22日这一天,①、②、③、④四地同时看到日出。该图是四地这一天的日出时刻和日照时数。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①地位于④地的(?)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北方
D.西南方
小题2:造成②、③两地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拔高低
B.大气环流
C.纬度位置
D.天气状况
小题3:若要在③地拍摄一张当天的日落照片,要将照相机的镜头对准(?)
A.西偏北方向
B.西偏南方向
C.正西方向
D.正东方向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越往南昼越长,越往北昼越短。根据④地的日照时数较①地短,判断①地位于④地的南面;结合昼长分布规律,全球的日出时间应越往北日出越晚,而四地同时日出,故判断北面的④地位于①地的东侧,而①位于④的西侧,故选D项。
小题2:根据②地日出3点,故出现昼长夜短,故光照时间较长;而③地日出6点,即位于赤道上,故日照时数较②地短,纬度位置是两地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原因。
小题3:③地位于赤道,此时为冬至日,全球日出东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解题的关键是能利用图示的横坐标日照时数和纵坐标日出时间信息判断纬度位置,结合12月22日的全球昼夜分布状况和晨线分布规律判断各点的相对位置。并结合关于昼夜长短和日出方向的基础知识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地理现象,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①昼与夜?②昼夜更替?③长江入海的河道逐渐向南迁移?④极昼和极夜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地方时差,以及地转偏向力;地球公转运动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形成。①昼与夜是因为地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④极昼和极夜是因为地球公转运动。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地球上极昼边界纬度随时间的移动路径图,回答问题。
小题1:a是二分二至中的(?)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小题2:b纬线的纬度是(?)
A.0°
B.23°26′
C.66°34′
D.90°
小题3:造成图中两个阴影面积大致相等的因素是(?)
①地球自转?②地球公转? ③黄赤交角?④地方时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图示a位置为北极地区极昼从最大缩小到最小,过渡到南极地区出现极昼,故判断为秋分日。
小题2:图示阴影区为极昼的边界可知最高为90°, 最低是66°34′。
小题3:地球的公转运动,引起了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南北两极地区出现了极昼极夜现象。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抓住图示两极地区的极昼范围的变化,结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