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17 04:30:51
1、单选题 地球的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选择性吸收作用,其中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则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得很少,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层射到地面上来,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很少的。
小题1:图中A、B、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小题2: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小题3:大气对太阳辐射产生吸收作用的主要成分是
A.氧、臭氧
B.氮、氧
C.氧、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臭氧
小题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和对应的字母主要是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
B.大气的反射作用——D
C.大气的吸收作用——B
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D
小题4:D
本题解析:
小题1:该题主要考查从太阳辐射到大气逆辐射按顺序排列的关系。从图中箭头方向可判断出,A表示太阳辐射,B表示地面辐射,C表示大气逆辐射,故选B。
小题2: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辐射,“地面暖大气”,故选A。
小题3:考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高层大气中的氧原子、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因此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故选D。
小题4:大气逆辐射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对应字母C。故选D。
点评:通过图中箭头的指向,明确各字母代表的箭头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
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
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
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
2、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
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
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
参考答案:1、C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图: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纬度相当,但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气温日较差大得多,原因是青藏高原的:
①地势高,离太阳近 ②太阳高度角小得多 ③云层厚,而且夜长
④地势高,空气稀薄 ⑤白天太阳辐射较强 ⑥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A.①②④⑤⑥
B.③④⑤⑥
C.④⑤⑥
D.②④⑤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大气中的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很少,太阳辐射不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为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因此,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大气逆辐射: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放出红外辐射,也是长波辐射,其大部分辐射向地面,称大气逆辐射,补充地面热量的损失,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白天太阳辐射较强,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图3 位于同一纬度的A、B、C、D四地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海陆位置差异看,海洋昼夜温差小于陆地;从天气看,多云天气温差小于晴朗天气。所以昼夜温差最小的是C处。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东非基塔莱和多多马的降水资料及两地之间游牧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影响该游牧活动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大气环流和洋流
B.洋流和地形
C.大气环流和地形
D.海陆热力差异与洋流
小题2:游牧至甲地的时间最可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该游牧路线受降水的影响,向降水较多的地区迁移,而降水多少受大气环流的影响,同时也考虑地形状况;而该地距海较远,受洋流影响小。故选C
小题2:该地降水受赤道低气压带移动影响,图中多多马位于游牧的最南端,1-3月降水较多,随赤道低气压带的移动,至甲地,4月份降水应较多,而1月、7月和10月等降水较少。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