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地球与地图》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九)

时间:2020-03-17 04:20:3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已知等高距为25米,AB为一空中索道。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A处坡面径流的方向是流向东南
B.在B处是欣赏图中瀑布,正好仰视可见
C.若发生泥石流,C处游客应迅速南逃
D.图中索道下行方向为西南向东北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因为图中AB为一空中索道,那么AB线下部等高线弯曲部位地形是山谷,由于山谷部位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所以B处海拔高于A处,索道下行方向为从东北向西南,A处坡面径流的方向是流向东南,如下图;图中瀑布位于等高线重合部位,即C处,B处等高线比C处高,所以在B处欣赏图中瀑布,应当俯视可见;若发生泥石流,C处游客应迅速向两侧的高处逃离;故选项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图。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市某季降水量等值线图(单位:mm)。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季节应为  (    )
A.夏季
B.秋季
C.春季
D.冬季
【小题2】M地与周边地区降水量差异及成因是   (    )
A.降水量比周边地区多——受季风的影响强
B.降水量比周边地区少 ——受建筑物的阻挡,风力小
C.降水量比周边地区多——受城市热岛环流的影响
D.降水量比周边地区少——地处平原,无法形成上升气流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图示城市位于华北地区,该季节降水很丰富,由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可知,该季节降水超过全年降水的50%,应该是夏季。故选 A 。
【小题2】 M地位于市区,地形与周边没有什么差异,在局部范围内,季风的影响差异不大,应该是受城市热岛环流的影响 ,市区气温比周边高,形成上升气流,降水的机会多。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等值线、大气运动。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某测绘局要绘制新开发镇的平面图,采用2种比例尺绘制,其中甲图比例尺是乙图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甲图比例尺为1∶30 000,则乙图比例尺为1∶10 000
B.甲图的图幅面积一定是乙图的9倍
C.乙图上反映的地理事物比甲图详细
D.甲图中1 cm表示的距离是乙图的3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图。甲图比例尺是乙图的3倍,说明甲图的比例尺比乙图大,当乙图为1∶10 000时,甲图比例尺为3∶10 000,即1∶3 333,所以A错。根据图幅面积扩大倍数为比例尺扩大倍数的平方,B选项正确。甲图比例尺大,反映地理事物应更详细,所以C选项错误。乙图上1 cm表示的实际距离为甲图的3倍,所以D选项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我国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表1)和该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根据表中信息分析该区域生态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变化趋势是(    )
A.R河径流季节变化增大,含沙量减少
B.R河上游流水侵蚀作用减弱,下游流水沉积作用增强
C.植被覆盖率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
D.河流流域面积增加,区域涵养水源能力增强
【小题2】图中①地以喜阳类常绿阔叶林为主,而②地以喜阴类常绿阔叶林为主,这体现了自然景观的(    )
A.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该区域林地和草地面积所占比重增加,水土流失减少,所以R河径流季节变化减小,含沙量减少;R河上游流水侵蚀作用减弱,下游流水沉积作用减弱;流域面积没有变化;而植被覆盖率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故选C。
【小题2】两地植被的不同是因光照条件不同形成的,属于非地带性分异规律;而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因热量的不同形成的;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水分的不同形成的;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是因水热不同形成的。故选D。
考点:植被的环境效应、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下左图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右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2.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主要是为了
A.水平梯田
B.隔坡梯田
C.坡式梯田
D.反坡梯田
E.调节大气温度
F.增大空气湿度
G.提高土壤肥力
H.增加日照时数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左图可知,坡式梯田出现在整体坡度较均匀且坡度较缓的地区,水平梯田和隔坡梯田的区别在于水平梯田分布在坡度较陡的地区;反坡梯田出现在坡度较陡,并且相邻坡向不同的地区。图中甲处,在10m长度内,陡坡落差5米,坡度较小,且有明显的陡缓之分,故选择B选项。
2.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减少地表的水土流失,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对调节大气温度、增大空气湿度和增加日照时数没有影响。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地理信息获取和分析的能力,以及比例尺相关的知识。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