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17 04:13:44
1、综合题 该图为“太阳系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本题共8分,每空1分)
(1)甲、乙、丙、丁中,表示地球公转轨道的是 。
(2)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征是 、 、 。
(3)以地球为中心的天体系统是 。
(4)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上有利于生命存在的自身条件主要有哪些?
、 、 。
参考答案:(1)丙 (1分)
(2)共面性 同向性 近圆性 (3分)
(3)地月系 (1分)
(4)适宜的温度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液态水 (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系图示。(1)根据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的距离判断。(2)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平面几乎在同一平面内,表示共面性;绕日公转的轨道都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表示近圆性;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一致,表示同向性。(3)地月系以地球为中心天体。(4)适宜的稳定、较厚的大气层和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存在的金锁链条件。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地球上的降水量随太阳黑子增多而增加。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据研究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是11年,地球上许多地方年降水量的变化与黑子活动的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有的呈正相关有的呈负相关.70~80N,太阳黑子多少与降水量的大小成正相关60~70N,太阳黑子多少与降水量的大小成负相关50~60N,太阳黑子多少与降水量的大小有时成正相关,有时成负相关。所以该判断是片面的。
考点:太阳黑子与降水量的关系。
点评:本题属于一道基础型题目,绝对化的判断很少是正确的。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格林尼治时间(零时区)2006年9月3日5时42分22秒,欧洲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智能1号”按预定计划击中月球表面,“智能1号”以撞向月球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科学探索使命。读右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包括的天体系统有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小题2】“智时1号”击中月球表面时,北京时间是
A.3日15时42分22秒
B.3日13时42分22秒
C.3日10时42分22秒
D.3日8时42分22秒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显示了地月系与太阳系二级天体系统。B正确。
【小题2】北京时间使用的是东八区区时,与格林尼治时间相差8小时,当格林尼治时间(零时区)2006年9月3日5时42分22秒“智能1号”撞向月球时,北京时间为2006年9月3日13时42分22秒。B正确。
考点: 天体系统、区时计算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美国西部时间 2008年5月25日16时53分,凤凰号成功降落在火星北极区域,其核心任务是寻找水和生命痕迹。阅读下表,在表中的四颗行星上,能体会“度日如年”的是( )
注:“固”指固体表面。逆:指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A.木星
B.金星
C.地球
D.火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行星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公转一周时间是一年。读表格,金星自转一周和公转一周的时间相似,真的是“度日如年”,B对。
考点:行星自转、公转的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右图为太阳辐射量的纬度分布示意图。有效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大气和云的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云量最多的地区是( )
A.赤道
B.北纬20º
C.北纬40 º
D.北纬60 º
【小题2】影响大气上界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云量
B.大气厚度
C.太阳高度
D.通过的大气路径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大气上界总辐射量与有效总辐射量之差即为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部分,当地云量越大,两者差值部分越大。读图可发现赤道地区两者差值最大,故赤道地区云量最多。A正确。
【小题2】大气上界总辐射量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由此可知影响其大小的因素为纬度位置,即太阳高度的大小。C正确。
考点:太阳辐射的空间分布差异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