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17 04:12:17
1、填空题 孟加拉国位于恒河三角洲上,经常受到洪水侵袭。图为“孟加拉国区域简图”,读图完成下题。
小题1: 孟加拉国经常受到洪水袭击的原因有
A.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
B.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C.河网密布,河流径流量大
D.植被稀少,涵养水源能力弱
小题2: 孟加拉国推行的洪水防御行动计划,应包括
A.加强洪水预报和预警系统的建设
B.在河流上游疏浚河道,开辟分洪区
C.在河流下游修建水库,减少泥沙淤积
D.成立管理机构,建立河道定期清淤制度
参考答案:
小题1:BC
小题2:AD
本题解析:
小题1:孟加拉国大部分地处恒河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这里是布拉马普特拉河与恒河交汇处,河网密布,河流径流量大;热带季风气候,旱雨季分明;在部分地区植被丰富。选BC正确。
小题2:加强洪水预报和预警系统的建设,A正确;在河流下游不是上游,疏浚河道,开辟分洪区,B错;在河流上游修建水库,不是下游,减少泥沙淤积,C错;成立管理机构,建立河道定期清淤制度,减少水患,正确。选AD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30分)
材料一,下图是“美洲大陆略图”,美洲大陆西部有世界上最长的科迪勒拉山系,它像一堵墙壁阻隔了东西水汽交换,M、N、L位于三个不同的板块,晨昏线XY和赤道的夹角为70°。
材料二?下面表格是西海岸6个城市1、2月和7、8月降水资料(单位:mm)
| 城市 | 温哥华 | 旧金山 | 阿卡普尔科 | 拉孔科迪亚 | 利马 | 圣地亚哥 |
| 1、2月降水量 | 272 | 190 | 10 | 1020 | 1.2 | 1.2 |
| 7、8月降水量 | 175 | 21 | 522 | 121 | 2.5 | 138 |
参考答案:
(1)科迪勒拉山系形成的原因是由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而形成的;趋势是继续升高(6分)
(2)旧金山温和多雨 圣地亚哥高温少雨?(4分)
(3)利马?受东南信风(离岸风)和沿海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形成沙漠气候,干燥少雨(6分)
(4)E热带雨林带? F温带荒漠带?非地带性(6分)
(5)F处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安第斯山阻挡了西风从海洋带来的水汽,又受寒流的影响降水量少,形成温带荒漠带。(6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板块构造运动的特点: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会形成巨大山脉,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大陆板块受到挤压上拱,隆起形成岛弧和海岸山脉,海拔不断升高;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根据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的位置,结合板块构造,可知科迪勒拉山系处于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即科迪勒拉山系形成的原因是由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而形成的;且山系高度变化趋势是继续升高。
(2)根据地球运动的特点,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晨线以西为夜半球;题意XY为晨线,可知XY以东为昼半球,XY以西为夜半球,结合图示,可看出北极处于极夜,由此可判断北半球昼短夜长,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为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旧金山和圣地亚哥都位于纬度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旧金山位于北半球,可知此时旧金山(冬季)的气候特点是温和多雨;而圣地亚哥位于南半球,此时为南半球的夏季,可判断此时圣地亚哥的气候特征是高温少雨。
(3)气候、地形和洋流影响降水量,根据利马所处的位置,可知利马位于东南信风带(由陆吹向海),且位于沿海地区受秘鲁寒流影响,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致使该地形成沙漠气候,全年干燥少雨;根据温哥华的位置(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可判断温哥华位于盛行西风带,且受阿拉斯加暖流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降水丰富;根据阿卡普尔科的位置,可判断阿卡普尔科处于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的交替控制下,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分明,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形成湿季,降水较多,受信风控制时,形成干季;拉孔科迪亚是南美洲厄瓜多尔太平洋沿岸的赤道城市,气候介于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之间,更接近热带草原的干湿季特征,但降水总量很大;根据圣地亚哥的位置,圣地亚哥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多雨;总体比较,图示西海岸6个城市中,全年降水量最少的城市是利马。
(4)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带的分布规律,E地处东南季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加上巴西暖流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而热带雨林气候主要是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分布于赤道附近,按照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该处应形成热带草原气候,而此处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体现了地域分异规律的非地带性;F处地处科迪勒拉山系的安第斯山脉的东侧,位于盛行西风带的背风区,且受到受到地形的影响下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下形成温带荒漠带,根据纬度位置和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该处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此处形成的是温带荒漠带,体现了地域分异规律的非地带性。
(5)F处是受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下的温带荒漠带,主要是由于该地位于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处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山脉阻挡了西风从海洋带来的水汽,且该处又受到西风漂流(寒流)的影响,寒流又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使全年干燥少雨,形成温带荒漠带。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是
A.世界上地热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带
B.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相碰撞的地带
C.世界上绝大多数湖泊集中分布的地带
D.世界上最主要的地震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由板块运动引起的两大地震带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图是东亚和南亚地区某时期季风示意图,回答题。
小题1:图中所反映的月份是
A.1月
B.3月
C.7月
D.12月
小题2:图中①风向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热力差异造成的气压差异
B.西风带形成的风向
C.信风带形成的风向
D.热带大气活动中心形成的风向
小题3:此时,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断裂成块状,是因为该气压带
A.被陆地高压切断
B.被海洋上的低压切断
C.被海洋上的高压切断
D.被陆地低压切断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东亚盛行东南季风,南亚盛行西南季风,判断图示反映的季节为北半球夏季,7月。
小题2:根据图示①位于东亚,直接根据图示读出其风向为东南季风;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若为南亚夏季的西南季风,则成因为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小题3: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北半球同纬度的陆地上气温较海洋高,故形成亚洲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而使高压保留在海洋上。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直接根据图示的东亚和南亚的季风风向可判断冬夏季节,并掌握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成因的差异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北半球气压中心分布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巴西人口约1.94亿(2011年),90%以上的巴西人居住在东部的沿海地带。近年来,巴西人口正在向内地和中小城市迁移。这些市镇辖区的经济正在向农业、商业、石油以及劳动密集型的建筑业转型。下图为巴西地形图。

(1)A处年降水量不足300毫米,是巴西干旱地区之一。试分析A处年降水量较少的原因。(6分)
(2)为什么说亚马孙河干流水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南岸支流?(6分)
(3)试分析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破坏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8分)
(4)近年来,巴西人口迁移的新特点是什么?简析这种变化形成的原因。(8分)
参考答案:
(1)A处位于高原河谷,(2分)1月处在西北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2分)7月处在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2分)
(2)亚马孙河南岸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2分)干流及南岸支流均位于赤道以南,(2分)故干流水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南岸支流。(2分)
(3)气温升高,降水减少且变率大(暴雨增多);(2分)陆地径流减少且不稳定,水旱灾害增多;(2分)水土流失、荒漠化加剧,土壤肥力下降;(2分)生物多样性减少(物种减少)。(2分)
(4)特点:由东部沿海地区向内地和中小城市迁移。(2分)
原因:内地环境污染较轻(环境优美),房价较低;(2分)加强内地资源开发,劳动力需求增多;(2分)中小城市产业转型,吸引外地人口迁入。(2分)
本题解析:
(1)根据A所处位置,位于河谷,1月和7月都为背风坡。A处位于高原河谷, 1月处在西北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 7月处在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
(2)主要和流域面积的大小有关。亚马孙河南岸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干流及南岸支流均位于赤道以南,故干流水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南岸支流。
(3)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破坏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气温升高,降水减少且变率大(暴雨增多);陆地径流减少且不稳定,水旱灾害增多;水土流失、荒漠化加剧,土壤肥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物种减少)。
(4)东南沿海人口密度大,环境污染严重。所以人口迁移的特点是由东部沿海地区向内地和中小城市迁移。原因:内地环境污染较轻(环境优美),房价较低;加强内地资源开发,劳动力需求增多;中小城市产业转型,吸引外地人口迁入。
点评:影响降水的因素有气压带风带、地形等,人口迁移的因素要从迁出地和迁入地两个方面的推力和拉力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