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九)

时间:2020-03-17 04:08:0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读甲乙两图回答问题(10分)

(1)乙图所表示的是甲图中A、B、C、D的      位置,此时太阳直射于        (纬线);
(2)甲图中A位置是一年中的        节气,乙图中A点此时太阳高度为          
(3)乙图中,AC线表示的是          (晨线或昏线);
(4)乙图中,B点此时地方时为                 ,A点地方时为                ;A点昼长        小时;
(5)乙图中,A、B、C三点,线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是           ,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依次是                   


参考答案:
【小题1】B 北回归线
【小题2】春分   0°
【小题3】晨线
【小题4】8:00    4:00     16
【小题5】B>A>C      B>A>C


本题解析:
【小题1】乙图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判断为北半球夏至日,根据甲图各位置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判断,B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为北半球夏至日;D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为冬至日;A、C分别为春分日和秋分日。
【小题2】A为春分日。乙图中A位于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
【小题3】乙图中,顺着自转方向,经过AC即将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判断为晨线。
【小题4】根据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时,推算B点的地方时为8点。A点较6点所在经线西侧30°,为4点。此时A点为日出,则昼长为2*(12-4)。
【小题5】地球自转线速度的规律: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故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自北回归线上向南北两侧递减。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公转轨道图的判断和晨昏线图的判读。
点评:本题属于常规考点,基础性强,解题的关键是能判断公转轨道图上二分二至日位置,并结合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昼夜长短分布、时间计算;太阳高度等内容,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加强读图训练和方法归纳。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有关A、B、C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点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三点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C.三点角速度相同,线速度B点大于C点 D.三点线速度相同,角速度A点大于B点
【小题2】有关A、B、C三点所在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点在B点的东北方向上    B.B点在C点的西北方向上
C.A点在C点的西南方向上    D.C点在B点的东南方向上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地球自转角速度规律:除南北两极外,自转角速度处处相等;自转线速度规律: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故三点的自转角速度相同,但线速度A>B>C。
【小题2】经纬网上方向的判断可分成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依次判断;图示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判断,中心极点为北极点,从B点看A点,离北极点更远,故在南面;与自转方向一致,判断为向东,故A点在B点的东南方向,A错误;从C点看B点,离北极点更远,故在南面,劣弧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反,故判断为向西,故判断B点在C点的西南方向,B错误;从C点看A点;离北极点更远,故在南面,劣弧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反,故判断为向西,故判断A点在C点的西南方向上,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自转速度和经纬网定向。
点评:本题看似复杂,但学生只要抓住图示的经纬度信息,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规律和经纬网上方向判断的基本方法。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现象与太阳活动无关的是?
A.高纬地区绚丽的极光
B.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干扰
C.“磁暴”现象
D.月亮圆缺的各种形状变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扰乱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产生中断;对磁场产生影响,产生磁暴现象;极地附近可以看到极光现象;与天气呈现一定的相关性。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太阳光照图,已知东半球大部分地区处于夜晚(阴影部分),回答问题。(10分)

(1) 从南北半球看,此图所示的是      半球,此时北印度洋的洋流呈       方向流动,罗马的气候特征为                                 
(2)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北京时间为             时。
(3) 图中弧线ABC表示晨昏线,其中代表昏线的是           弧。A地昼长为      小时,B点时间为
                    


参考答案:
(1)北 顺时针 高温少雨
(2)(23.5°N,110°W)   3:20 
(3)BC        12      0:00


本题解析:
第(1)题,通过图示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可知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正处于夏季,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罗马属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
第(2)题,结合上题,可知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26′N,根据东半球大部分地区处于夜晚,可知平分夜半球的经线为70°E,那么对应的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为110°W。由图可知160°E时间是6:00,那么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北京时间为3:20。
第(3)题,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是昏线,根据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可知昏线的是BC弧。A位于赤道,昼夜平分。B点所在经线平分夜半球时间为0:00。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熟练掌握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做题时结合具体太阳光照图进行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某日a、b、c、d四条纬线上太阳高度随经度的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纬线abcd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为北半球,d为南半球
B.bd两地纬度值相同
C.a昼长最长,bc昼长相等,d昼长最短
D.ab之间的纬度差等于bc之间的纬度差
【小题2】太阳高度x与y之间的关系是(   )
A.x+y=90°
B.3x-y=180°
C.2x-y=90°
D.4x+y=270°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晨昏线上太阳高度值为0°,即曲线与横轴的交点为晨昏线所在的经度值,可以计算出,a纬线上晨线和昏线的经度差为210°,即昼长为14小时,b纬线上晨线和昏线的经度差为240°,即昼长为16小时;c纬线上晨线和昏线的经度差为180°,即昼长为12小时;d纬线上晨线和昏线的经度差为120°,即昼长为8小时。所以,C错误;b地昼长等于d地的夜长,说明两地分别处于南北半球,但纬度值相等,B正确;因为图中无法判断季节,所以无法判断各地所处纬度,A错误;c地昼长为12小时,说明处在赤道上,a、b的昼长都大于12小时,且b地昼长长于a,说明ab处在同一半球且b地纬度较高,ab之间的纬度差小于bc之间的纬度差,D错误。
【小题2】从上题可知,c处在赤道上,而图中显示,a、c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值为x,说明次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和a点所在的纬线之间,而b、d两点的纬度值相等,所以,假设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a,则x=90°-a/2,而y=90°-3a/2,可以计算出, 3x-y=180°。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