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17 04:07:27
1、单选题 东亚季风的主要成因有
A.太阳辐射
B.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C.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D.地形差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东亚季风是由于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而形成的。南亚夏季西南季风是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而形成。
考点:本题考查季风环流。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季风环流的成因,注意区别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成因的差异,本题还可结合南亚季风的成因设计试题。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由于光照时间长短不同,会出现明显的温度差异。读某中纬度内陆地区等值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不可能的是 ( )
A.甲、乙位于北半球的阳坡
B.丙、丁位于南半球的阳坡
C.甲地较丙地纬度低,气温较高
D.乙地较丁地海拔低,气温较高
【小题2】若a为12°C等温线,则乙地气温的数值可能是 ( )
A.15
B.14
C.9
D.16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图中只知是中纬度,没有标注纬度,所以不能判断是哪个半球,甲、乙可能位于北半球的阳坡,A可能。丙、丁可能位于南半球的阳坡,B可能。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所以等温线a的温度高于b,甲地较丙地纬度低,气温较高,C 可能。乙地和丁地在同一等高线上,海拔相同,D不可能,选D。
【小题2】读图,甲乙两地高差是500米,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C,所以甲乙温差约3°C。若a为12°C等温线,则b 是15°C等温线,A对。
考点:阴坡、阳坡的差异,高差与温差的计算,影响温度变化的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世界部分地区图,图中阴影为地面季风的地理分布区,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1:1月,图中A地盛行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
小题2: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
B.冬季风成因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
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
小题3:当C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A.A地高温多雨
B.B地寒冷干燥
C.C地形成高压中心
D.正值1月份左右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A地位于亚洲的东部,在冬季盛行西北风。选择D项。
小题2:B位于南亚地区,夏季风是从海洋吹响陆地,所以夏季风是湿润的;南亚季风的成因是夏季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冬季是海陆热力差异;夏季风来得早,降水时间长,易形成洪涝现象,夏季风来得迟,降水时间短,易形成干旱现象;由于离冬季风的源地较远,加上北部有高山的阻挡,所以冬季风势力较弱。选择D项。
小题3:C在澳大利亚的西北部,西北风的形成是1月气压带、风带南移,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地转偏向力改变形成西北风。所以选择D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锋线指的是锋面与地面的交线。下图为某月10日~1 2 日锋线位置在某地区移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该锋的基本特征是
A.锋面与地面平行
B.雨区主要在锋后
C.锋线前方为冷气团
D.暖气团在锋面下方
【小题2】关于甲地天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10日风力最大
B.11日气温最低
C.12曰气压最低
D.12日云量减少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结合图中指北针,可判断锋面向东南方向移动,则图中雨区位于锋面后方,即锋后降水,此锋面冷锋。B正确。
【小题2】11日,甲地经历冷锋过境天气,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变化。12日,冷锋移走,当地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故D正确。
考点:冷锋及其天气变化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最能反映P地气温垂直分布状况的是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图示可见这是冷锋锋面正影响P地,在冷空气影响的地方气温较低,随高度上升气温降低,当到达锋面及以上遇到暖空气,那气温会出现一段随高度上升气温上升的现象,过了锋面之后气温的变化又和近地面的气温变化趋势一致了,故只有C是正确的。
考点:锋面系统与天气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