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17 04:07:27
1、单选题 图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读图回答下面题。
【小题1】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原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 )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 )
A.①
B.②
C.④
D.⑤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云贵高原海拔低,空气密度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少。
【小题2】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逆辐射作用弱;四川盆地海拔比青藏高原低,上空多云雾,空气中CO2和水汽能强烈地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作用强,把热量保存在大气中。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地形、天气状况对大气的热力作用的影响即可判断。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新网2009年10月21日电 据中国气象局网站消息,继10月17~19日中国北方地区经历一次较强冷空气过程之后,10月25~28日,北方地区自西向东将会再次出现一次较强冷空气过程,并伴有大风降温天气。西北大部、华北中北部、东北地区大部的平均气温将会降到10℃以下,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南部和黄淮等地将出现一次降水过程,对缓和当地旱情起到一定作用。
材料二:河南省郑州市10月23~29日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变化曲线图。
(1)由材料知,郑州市在此期间经历的天气系统是下图中的
[? ]
A.A
B.B
C.C
D.D
(2)10月23日~29日,该地出现的降雨过程最可能在哪天?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为什么在10月27~28日日温差明显减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10月28日。原因:出现降雨会使气温明显下降,而且阴天时,云层阻挡了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使气温降低。
(3)由图示气温变化看,10月27~28日是冷锋过境时,出现阴雨天气。因此,白
天云层阻挡了太阳辐射到达地面,气温不会太高;夜晚云层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使气温不会降得太低,故日
温差较小。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下两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甲河流中下游流域的主要补给形式和最大汛期的出现季节分别是
A.冰雪融水冬季
B.大气降水冬季
C.地下水春季
D.大气降水夏季
【小题2】据图信息推知甲河流域此时
A.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盛行西南风
C.盛行西北风
D.潜水补给河水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中纬度和海陆位置,判断此地气候类型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受气候特点的影响,此地河流下游的河水补给形式为雨水补给,汛期在冬季,综上选B。
【小题2】上右图,根据甲河的水位和地下水水位的比较,河水补给给地下水,即为河流的丰水期——此地的冬季。结合地中海气候的形成,此时为受盛行西风带影响,根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的风向为西北风。
考点: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综合运用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内蒙古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毫米),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沙地年降水量数值可能是 ( )
A.330毫米
B.380毫米
C.420毫米
D.270毫米
【小题2】影响该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基本格局的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B.植被状况
C.距海远近
D.地势起伏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等值线的递变规律,沿某一递增或递减的顺序变化。读图分析,沙地年降水量数值可能是300-350mm之间,A对。
【小题2】根据图中等降水量线的数值分析,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体现了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是距海远近的影响造成的,C对。纬度 、植被、地势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B、D错。
考点:等值线图,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本题难度:困难
5、综合题 下左图是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和洋流分布示意图,下右图是澳大利亚主要农业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左图中①所在地区远离赤道,却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
(2)下图中的四幅气候资料与左图中②处气候类似的是 图,此种气候在 洲最典型,其最主要原因是 。(3分)
(3)图中所示澳大利亚主要农业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该地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有 。(4分)
(4)如果在右图中P处过度发展农牧业,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等(2分)。
参考答案:
(12分)
(1)东南信风的影响;地处迎风坡;沿岸有暖流(3分)
(2)④ 亚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显著(3分)
(3)混合农业(1分) 家庭经营;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3分)
(4)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2分)
本题解析:
(1)①所在地区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东北部,位于东南信风带内,西侧有大分水岭,该地虽然远离赤道,附近却有东澳大利亚暖流,对该地气流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东南信风将温暖湿润的气流吹向大陆,大分水岭对气流起到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形成了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2)根据气温和降水特征可以判断下图中①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②为热带季风气候,③为热带沙漠气候,④为亚热带季风及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左图中②处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所以和该地类似的是④气候类型,该气候类型在亚洲东部地区最为典型,最主要原因是该地西靠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显著造成的。
(3)图中所示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部和西南部,可以判断该农业地域类型是混合农业,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经营模式以家庭经营为主,实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4)如果在右图中P处位于草原植被到荒漠植被的过渡地带,过度发展农牧业,即过度农垦,过度放牧,可能产生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等环境问题。
考点: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综合运用、农业地域类型、土地荒漠化的防治、世界主要国家。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