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8:36:49
1、单选题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取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15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2℃。据图回答1~2题。 
1、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 ]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C、大气的热力运动
D、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2、甲箱气温比乙箱气温高的原因是
[? ]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D、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参考答案:1、B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大气中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成分主要是
A.臭氧
B.二氧化碳、水汽
C.尘埃
D.氮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大气中的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很少,太阳辐射不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为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因此,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已成事实。澳大利亚科学家又提出,与这一效应相伴的还有“地球变暗”效应。读图,回答1-4题。
1.大气对太阳辐射产生吸收作用的主要成分是
A.氧、臭氧? B.氮、氧? C.氧、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臭氧
2. 图甲为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十分钟后,透明玻璃瓶内温度计的读数可能是
A. 25℃? B. 12℃? C. 10℃? D. 8℃
3. 高原地区气温低主要是吸收哪部分少所导致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⑤
4. 图乙中与“地球变暗”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参考答案:
1.D
2.B
3.C
4.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晴朗的天空中呈现出蔚蓝色,这是由于大气的
[? ]
A、吸收作用
B、反射作用
C、散射作用
D、折射作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若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a、c为水平气流,b、d为垂直气流,则甲、乙、丙、丁四处气压的关系为(?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甲>丁>丙
D.甲>乙>丁>丙
小题2:若甲地为郊区,乙地为城市,其余条件与上题相同,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不宜在甲地建立的企业是(? )
A.造纸厂
B.水泥厂
C.家具厂
D.电子厂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题图信息判断:甲、乙在近地面,丁、丙在高空。首先高空两处的气压一定低于近地面的两处气压。同在近地面的甲、乙两处,甲处空气下沉,气压升高,乙处空气上升,气压降低。高空两地,丁处空气从近地面上升流入,气压升高,丙处空气下沉流出,气压降低。
小题2:若甲地为郊区,乙地为城市,图中显示了城市风(城郊热力环流)。从郊区吹向城市的风会把污染物带入城市,所以在郊区甲处不宜建立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四选项中只有水泥厂会对大气产生污染,所以B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