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8:36:07
1、单选题 读农业景观图,完成题。
1.采用该农业技术的目的是2.该图中的农业技术在下列四个地区,作用最大的是3.该农业技术保温的原理主要是
A.提高对太阳辐射的利用率
B.提高气温,改变农业小气候
C.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
D.提高作物生长环境的湿度
E.马来西亚
F.广东省
G.浙江省
H.河北省
I.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G.大棚材料阻挡了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大棚材料能阻挡地面长波辐射
大棚阻挡了内外的空气流通,避免了室内热量的散失
2、综合题 读“我国商品粮基地分布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03年新增的商品粮基地主要集中在三大自然区中的______地区和东部季风区中的______地区。
(2)A商品粮基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为____________,其主要范围由80年代的________平原和________平原,扩大到________。
(3)与C商品粮基地相比,B商品粮基地发展的区位优势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 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五大湖周围。
4、单选题 读几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1~2题。
1.①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
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种植园农业
2.与②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
[? ]
A.刚果盆地
B.四川盆地
C.大自流盆地
D.墨累—达令盆地
5、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经过近20年的发展,经济上了一个大台阶,生产成本也大幅度提高,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珠江三角洲的生产成本已经处于相当高的水平。因此,珠江三角洲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是必然选择。通过大力引进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初步确立了珠江三角洲在华南经济圈的中心地位。加之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环境质量开始好转。随着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尤其是产业的广泛升级,当地有相当一部分劳动、资源密集型企业向粤东、粤北和粤西一带逐步转移,通过产业转移,在广东边远地区将形成现代化产业群。这对于加速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缩小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经济差距,具有重大意义。
材料二:我国珠江三角洲某一国营农场位置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示意图?
(1)据材料一分析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对移入地的影响。(10分)
(2)据材料二分析珠三角农业类型的转化及其主要区位因素。(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