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8:35:47
1、单选题 2013年元旦当天,我国下列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
A.广州
B.海口
C.上海
D.哈尔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元旦1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赤道上昼夜平分;全球越往南昼越长,故比较选项中我国四个城市的位置关系,海口位于最南面,故此日的昼长最长。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进而判断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即可判断,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地球运动相关问题的一般规律的归纳和总结。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设P点是某日晨线和经线M的交点,当P点位于北极圈上时,当地地方时为2时0分。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以下两题均假设地球为平滑正球体)。
小题1:该日P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方向是
A.正南
B.正北
C.东南
D.东北
小题2:当日日期最接近
①1月21日? ②2月21日?③4月21日?④5月21日?
⑤7月21日?⑥8月21日? ⑦10月21日? ⑧11月21日
A.①⑧
B.②⑦
C.③⑥
D.④⑤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材料,P点是某日晨线与经线M的交点,当P点位于北极圈上时,当地地方时为2时0分。说明这一天北极圈上2:00日出 。计算昼长可知 ,此日北极圈昼长为20个小时,昼长大于夜长。一天当中,北半球高纬地区日出早,低纬地区日出晚,所以沿M经线,由北向南,先后有日出现象,即P点沿M经线向正南方向移动。A对,B、C、D错。
小题2:由上题计算可知,北极圈昼长时间20小时,接近极昼现象时的昼长时间。北极圈6月22日有极昼现象,此日的日期应该接近6月22日,或早或晚,但两个日期应该关于6月22日对称。从春分到夏至,北极圈昼长由12个小时增加为24个小时,用了约3个月的时间,按匀速计算,约每一个月北极圈昼长增加4个小时,换句话说就是,每过一个月,北极圈日出提早2个小时,日落延后2个小时。此日日出与北极圈出现极昼只差2小时,说明日期还差一个月,所以当日日期可能在6月22日前后一个月左右,即5月21日 或7月21日。所以只有D对。A、B、C错。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图,回答下面问题
1.图中四地位于北京(116°E、40°N)的东南方向,且经度间距离较近的是2.在四幅图中斜线所表示的经纬线方格内,面积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E.①所在方格
F.②所在方格
G.③所在方格
H.④所在方格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1.纬度向北增大为北纬,经度向东增大为东经,所以图中④地都位于北京的南方,①地和②位于北京的东方,但①地距离北京较近。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相隔相同的纬度,经线长度相等,相隔相同的经度,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级递减,③地纬度最低,纬线最长,所以面积最大。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图1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小题1:当地球在丙位置时,安徽?(?)
A.昼长夜短且昼渐短
B.昼长夜短且昼渐长
C.昼短夜长且昼渐长
D.昼短夜长且昼渐短
小题2:地球从乙运行到丙、丁、甲期间,安徽的正午太阳高度?(?)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当地球位于丙位置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且向北移动,此时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昼逐渐增长。故选B项。
小题2:依题意,地球从乙运行到丙、丁、甲期间,太阳直射点先是向北移动至北回归线,然后开始向南移动。正午太阳高度取决于与直射点之间的纬度距离,离直射点纬度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安徽省全境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故当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安徽省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直射点向南移动时,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故选D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图为某科考队于当地时间2013年2月28日10时30分在斯瓦尔巴群岛考察时拍摄的照片,右图为拍摄地点位置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1:图中景观可能反映的现象是(?)
A.全球气候变冷
B.北极冰盖退缩
C.生物种群繁多
D.海洋环境污染
小题2:此照片拍摄时,北京时间为(?)
A.3月1日17时30分
B.2月28日18时30分
C.2月28日17时30分
D.2月28日3时30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北极熊生活在北极地区,图中信息反映的是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冰盖退缩,破坏北极熊的生存空间,这是环境恶化的表现。选择B项。
小题2:当地时间(东1区区时)2013年2月28日10时30分,北京时间(东8区区时)是2013年2月28日10时30分+7小时=2月28日17时30分。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