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区域地理》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九)

时间:2020-01-16 08:35:2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夏季风前沿决定着我国锋面雨带的位置,其风力的强弱、推进位置及停留时间,直接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和水旱灾害。如图示意我国110°E—120°E夏季风前沿纬度位置的进退过程。读图完成下题。
1.由图中信息,可知我国降水量2.夏季风最强和最弱的年份分别是3.我国江淮地区
A.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B.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C.季节和年际变化均较大
D.区域差异较小
E.1953年、1985年
F.1975年、1993年
G.1965年、2000年
H.1980年、1956年
I.1985年受锋面雨带影响近两个月,洪涝灾害严重
G.1953年由于夏季风强盛,河流汛期长
1975年夏季长期受反气旋影响,出现严重的旱情
1995年7月份多暴雨洪涝灾害


参考答案:1. C
2. C
3.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图示我国夏季风前沿纬度位置的进退过程图,只能看出我国降水量由南向北推进,不能看出降水量多少,A错;夏季风6月份以前影响250N以南地区,6-7月影响300N地区,7月以后影响350N以北地区,8月中旬以后又影响到300N地区,由此可见夏季风影响有季节变化,夏季风在各年份向北推进的位置不同,说明年际变化大,且区域影响差异不同,对华北、东北影响时间短。B、D错;C正确。
2.由图可以看出:1955年、1965年对华南、东北影响时间长,1965年-1995年影响250N -350N范围时间长,2000年夏季风对我国各地相比其它年份影响时间都短。C正确。
3.江淮地区主要是图示中250N -350N范围。可以看出:1885年影响该地区时间从5月底到7月中旬,近两个月,时间长可能引发洪涝灾害,A正确;1953年影响华南5-6月,影响江淮6月中旬到6月底,对华北、东北的影响是7-8月,说明夏季风影响时间短,B错误;1975年夏季风影响主要在江淮地区,时间长6月-7月中旬,说明雨季长,C错误;1995年7月-7月中旬,主要在江淮地区影响时间短,发生暴雨洪涝灾害的可能较小,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季风气候。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我国地形剖面图”和“中国地形分布空白图”,回答问题:(14分)

(1)将图中字母代号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分别填在相应的空格内。(8分)
山脉:E?,? K?, G?
高原:C?,? H?
盆地:A?,? B?, D?
(2)我国地势特点是:?,成?状分布,这种地势特点对我国的气温和降水有何影响。(4分)
(3)这种地势特点对我国的大江大河有何影响。(2分)


参考答案:(1)秦岭 大兴安岭 喜马拉雅山脉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四川盆地
(2) 西高东低、成阶梯状
影响气温:越向西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影响降水:西高东低的地势有利于东南太平洋上的水汽深入内陆,在山地迎风坡形成降水。
(3)对河流的影响:大江大河由西向东流,在阶梯过渡处水能资源丰富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地形分布。(1)结合图示的地理位置,判断主要的地形区分布(也可查地图)。(2)地势特征即主要描述高低起伏,我国的地势分布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对气温的影响,即地势高,气温低。对降水的影响,结合我国的夏季风方向分析。(3)地势对河流的影响,主要是影响河流流向和河流的水能资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北回归线从东向西穿过的省(区),与下列民族排序相同的是
A.高山族、汉族、壮族、傣族
B.汉族、壮族、傣族、高山族
C.壮族、傣族、高山族、汉族
D.傣族、壮族、汉族、高山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北回归线从东向西穿过的省(区)为台湾省、广东省、广西省和云南省,对应的民族为高山族、汉族、壮族、傣族。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与我国较早成立的其他经济特区相比,新疆喀什的区位优势是(?)
A.纬度位置较高
B.深居内陆
C.位于我国西北边疆
D.周边接壤国家较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新疆喀什位于我国边疆地区,故具有边界贸易的优势。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利马是世界著名的“旱城”:街道上没有排水沟渠,房屋也没有雨檐,百货店中也没有雨具出售。但一年之中,约有半年是大雾弥漫季节。浓雾移动时,如霏霏细雨,当地人称这种浓雾为毛毛雨。结合利马及周边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1.利马多大雾天气,主要原因是2.关于图中甲、乙两处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受沿岸暖流影响,空气湿度大
B.地处低纬地区,空气对流强烈,水汽上升冷凝
C.地处低纬地区,又受沿岸寒流影响,下层空气易冷凝
D.位于沙漠地区和盛行西风的迎风坡,空气中尘粒多,水汽易凝结
E.气候类型不同,甲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乙为热带雨林气候
F.气候类型相同,都是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而形成的热带雨林气候
G.甲处气候是在地形、东南信风与暖流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
H.乙处气候是因其热带低地,且受东南、东北信风带来的水汽影响而形成的


参考答案:1. C
2. C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洋流的地理意义。洋流的地理意义主要包括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对航运的影响,对海洋污染的影响。秘鲁沿岸为秘鲁寒流,降温减湿。利马地处低纬地区,又受沿岸寒流影响,下层空气易冷凝。属于平流雾。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甲乙两地都为热带雨林气候,但成因不同。乙处是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而形成的热带雨林气候;甲处是在地形、东南信风与暖流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