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8:24:35
1、单选题 地球上的“对住点”是指地面上经度相同、纬度的度数相等而南北方向相反的两点。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北京(116°E、40°N)“对住点”的地理坐标是 ( )
A.116°W、40°N
B.116°W、40°S
C.116°E、40°N
D.116°E、40°S
【小题2】对于地球上的“对住点”来说,下列地理现象一定相同的是 ( )
A.地方时
B.太阳高度
C.同时日出
D.地转偏向力的方向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直接根据题意“对住点”是指地面上经度相同、纬度的度数相等而南北方向相反的两点,判断即可。
【小题2】由于地球上的“对住点”经度相同,故地方时相同。但由于南北半球纬度相同,但半球相反,故昼夜长短不同,地转偏向力方向不同,则太阳高度也不同。
考点:本题考查经纬度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看似陌生,但根据题干信息,答案基本就在题目里面,学生只要抓住题干要求进行简单分析,结合地球运动的意义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地球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图中晨昏圈与经线圈相交成23°26′的角),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_____;2分)
(2)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____(快或慢);位于公转轨道的_____(近日点或远日点)附近。(2分)
(3)此时北京时间是 时,国际标准时(中时区区时)是 时。2分)
(4)此时地球上出现极昼的范围是 。(2分)
(5)此日,济南(约37°N),正午的太阳高度角约为 (2分)
A.60°
B.30°
C.45°
D.20°
参考答案:
(1)23°26′S;90°W( 2分)
(2) 快 近日点 (2分)
(3)2 18 (2分)
(4) 南极圈 及其以南(2分)
(5)B (2分)
本题解析:
(1) 由于图中晨昏圈与经线圈相交成23°26′的角,又知北极圈内为极夜,可以推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图中相邻两条经线度数相差30°,昏线与赤道交点处经度为0°,地方时为18点,所以太阳直射点的经线度数为90°W。
(2)图中所示日期为冬至日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快。
(3)由分析可知,0°经线上地方时为18点可计算出北京时间为2点,国际标准时即是指0°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点。
(4) 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所以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为极昼范围。
(5)此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济南所在的纬度是37°N,运用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得出该日济南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9°34′,约为30°,选项B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地球日照图的综合分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太阳活动增强时,地球上相应的变化是
[? ]
A、南极冰山融化速度增快
B、地球上火山地震频发
C、南极上空臭氧空洞明显增加
D、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强烈干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10分)下图中AO和BO分别为昏线和晨线,阴影所在的经度范围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经度是____ __,昼长是____ 小时,A地日出时北京时间是 。(3分)
(2)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 __,___ __。(2分)
(3)此时,A、B两地各有一位游客对太阳进行观测。简述两地观测到的相同和不同现象(5分)
参考答案:
(1)180°(1分) 16小时(1分) 0(24)时(1分)
(2)60°E (1分) 20°S (1分)
(3)太阳高度均为0(1分)。 A地太阳位于游客西(西南)面(1分),太阳高度逐渐减小(1分);B地太阳位于游客东(东南)面(1分),太阳高度逐渐增大(1分)。
本题解析:
(1)读图,日期分界线有180°经线和时刻为0时的经线。图中AO和BO分别为昏线和晨线,所以过O点的经线是夜半球中间的经线,时刻是子夜0时,过A点的经线是180°经线。根据图中等份关系,一份是30 °,所以过O点的经线是120°W,时刻是0时。A地的时刻是昨天的20时,A地20时日落,所以昼长是16小时。A地日出时,地方时是4时,可以计算出北京时间是 0(24)时。
(2)晨昏线与70°纬线相切,即70°S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20°S纬线。太阳直射经线是与O点对称的经线,应是 60°E 。
(3)都位于晨昏线上,所以太阳高度均为0。南半球是极昼,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方向。所以A地太阳位于游客西南方向,太阳高度逐渐减小。B地太阳位于游客东南方向,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考点:日期分界线,晨昏线,太阳直射点坐标,时间计算,日出、日落方向。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1】今天考试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区域并向哪移动( )
A.直射点位于①-②之间,并向北移动
B.直射点位于②-③之间,并向南移动
C.直射点位于③-④之间,并向南移动
D.直射点位于④-⑤之间,并向北移动
【小题2】当地球绕太阳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均达到最大值时,武汉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清明时节雨纷纷
B.烈日焰焰似火烧
C.月到中秋分外明
D.寒冬腊月雪花飘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①点为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之后太阳直射点北移,②点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之后太阳直射点南移,秋分日时经过赤道,③为秋分日,之后继续南移,④点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之后直射点再北移,⑤为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上述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分别是一年的3月21日前后、6月22日前后、9月23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因此,考试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④-⑤之间,并向北移动。
【小题2】每年1月初,地球公转到其轨道上的近日点,此时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大,之后逐渐变慢,直至7月初,变为最小。因此,当地球绕太阳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均达到最大值时,武汉正值冬季,D选项正确。A、B、C选项分别为春季、夏季、秋季。
考点: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