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大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四)

时间:2020-01-16 08:20:4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人地关系呈现全面不协调的阶段是 (? )
A.古代文明时期
B.农业文明时期
C.工业文明时期
D.20世纪80年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古代文明时期,生产力低下,人类活动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小;农业文明时期,农业生产改造自然,对局部的自然环境产生影响,而工业文明时期,生产力的飞跃,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深入人心。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图12所示区域50多年来,年年植树,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1%。

(1)根据干湿地区的划分,图示区域属于什么地区并分析成因。(5分)
(2)在该区域进行生态建设,如果有①植树造林、②种草、③自然恢复三种措施,你倾向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5分)


参考答案:
(1)干早和半干早地区(1分)?
成因: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内蒙古中部)深居内陆远离海洋;(2分)
东部有高大山地的阻挡,水汽难以到达,降水量小。(2分)
(2)选 ② 或 ③ (1分)?
理由:该区域自然植被为草原和荒漠,森林生态耗水量远大于草原(森林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与生长速度大于草本植物),过量植树,会加重区域旱情,(2分)种草或自然恢复,较植树造林更符合自然规律,且投入较少。(2分)


本题解析:本题以内蒙古中部区域地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内的自然降水分布特点,第(1)题,从图上不难看出其降水量在200---300毫米之间,属于干早和半干早地区。其成因与其距海远,水汽难以到达,加上地势的阻隔有关。第(2)题在这里进行大规模的生态建设,需要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降水量少,而森林生态的耗水量,过量植树,会加重区域旱情,种草或自然恢复,较植树造林更符合自然规律,且投入较少。故最好是在②种草、③自然恢复两种方案中做出选择,
点评:本题以内蒙古中部区域地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内的自然降水分布特点及其生态建设的具体措施,试题属于一般性的基础题目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十月,正值金秋,秋的画卷如火如荼次第展开。结合图回答问题。
1.此季节,以“碧云天,黄叶地”为主要景观的是2.能够观赏到下图中四类景观的寻秋路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E.①
F.②
G.③
H.④


参考答案:1. D
2.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差异。
1.“碧云天,黄叶地”为温带落叶林带景观,所以选 D项。
2.图中的景观依次为亚寒带针叶林、热带季雨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草原在③线路都可以看到。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严重企业,违背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是
[?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协调性原则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完成1~2小题。

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 ]
A.①经济系统 ②生态系统 ③社会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B.①生态系统 ②经济系统 ③社会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C.①社会系统 ②生态系统 ③经济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D.①社会系统 ②经济系统 ③生态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2.“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长期性原则?


参考答案:1、C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