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8:16:09
1、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1—2题。 
1、近百年来,图示区域冰川面积快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
A、温室气体增加
B、太阳辐射增强
C、臭氧空洞扩大
D、酸雨危害严重
2、当甲地一年中雪线最低时候
[? ]
A、巴西高原正值干季草木枯黄
B、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C、美国北部森林内地面光照为最强的季节
D、澳大利亚东南牧场牧民正忙于剪羊毛
参考答案:1、A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下图“模拟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B现象和下列哪种现象同属一种自然带分布规律(?)?
①南半球缺失苔原带?②尼罗河沿岸的“绿色走廊”
③安第斯山南段东麓的温带荒漠?④塔克拉玛干沙漠
A.①④
B.①③
C.④
D.①②③
小题2:A自然带带谱与下列图示自然带吻合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小题1:图示B为温带大陆内部由于离海远,故形成温带荒漠带,与我国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成因一致。
小题2:图示A位于回归线附近,为热带荒漠带内,故基地为荒漠带,但注意该山脉高度只有3010米,故一般只有3个自然带的垂直差异。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南美洲南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山脉位于__________板块。根据板块构造理论,说明该山脉高度的变化趋势及理由??。(3分)
(2)简要说明图③中山脉东侧的荒漠景观的形成原因。(2分)
(3)引起图中地理环境演变的根本因素是________,该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性。(2分)
(4)图中森林类型为_______________;实地考察发现图③中山脉西坡雪线比东坡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参考答案:(10分)
(1)美洲板块 ;升高;位于两大板块的挤压碰撞处。(3分)
(2)隆起的山脉(安第斯山)阻挡西风进入,降水少;东岸为离岸风。(2分)
(3)地壳运动(或地形抬升); 整体性(2分)
(4)温带落叶阔叶林;(1分)西坡地处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2分)
本题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图示山脉的隆起是该地区自然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该山脉为安第斯山脉,它是由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碰撞而成。
第(2)题,图③中山脉东侧的荒漠景观属于非地带性现象,是因为山脉(安第斯山)的隆起阻挡西风进入,使该地降水少。
第(3)题,安第斯山脉是由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形成的。区域从Ⅰ至Ⅲ时期的地理环境演变过程是由于地形的隆起造成的,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牵一发而动全身”)。
第(4)题,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西坡位于西风带迎风坡,降水多,积雪量大,导致西坡雪线比东坡低,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南美洲地形图及南美洲南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过程示意图为材料,考查了学生对自然带的地域分异、安第斯山脉的成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雪线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示意北半球某森林带分布上限海拔高度与经纬度的关系。据图回答下题。
小题1:该森林带分布(?)
A.最南界线为25°S
B.最北界线为60°N
C.上限海拔最高可达5000米以上
D.上限海拔随纬度升高而降低
小题2:自北京至西安,引起该森林带分布上限海拔高度逐渐变化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水分
B.地形
C.热量
D.土壤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分析该森林带水平分布特点可知,该森林为亚寒带针叶林。图示为北半球某森林带分布上限海拔高度与经纬度的关系,并未显示南半球,A项错误。赌徒易于看出该森林带分布的最北界线纬度高于60°N,B项错误。低纬度地区该森林带分布海拔较高,但并不高于5000米,C项错误。分析图示可知从低纬到高纬该森林带分布上限呈递减趋势,故D为正确选项。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森林带分布的认知与分析能力。
小题2:试题分析:自北京至西安,随着距海洋的距离越来越远,降水减少,水分条件越来越差,该森林带分布上限海拔高度逐渐升高。由此分析可知,A为正确选项。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森林带分布上限海拔高度逐渐变化原因的认知与分析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区域自然景观
[? ]
? A、以东西方向变化为主
? B、以南北方向变化为主
? C、以热带荒漠植被为主
? D、以亚热带常绿林为主
(2)陆地东部海域
[? ]
? A、洋流流向自南向北
? B、海底归属太平洋板块
? C、洋流流向自北向南
? D、八、九月常有热带气旋活动
参考答案:(1)A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