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8:14:25
1、单选题 公元前28年(即汉成帝河平元年),曾记载“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记载中所说的黑气是指? (? )
A.耀斑
B.黑子
C.太阳风
D.日珥
小题2: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 (? )
A.光球
B.色球
C.日冕
D.大气层之外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黑子是太阳活动在光球层上出现的暗黑的斑点,温度比周围低,被称为黑子。B对。耀斑是在色球层上出现的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不会有黑气,A错。太阳风是高能带电粒子流,肉眼看不见,C错。在日全食时,太阳的周围镶着一个红色的环圈,上面跳动着鲜红的火舌,这种火舌状物体就叫做日珥,也不是黑气,D错。
小题2:太阳黑子出现在光球层,A对。在色球层上的太阳活动是耀斑、日珥,B错。在日冕层上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风,C错。太阳活动是指太阳大气的活动明显现象,不会在大气层外,D错。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远日点时( )
A.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B.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
C.北半球正值夏季
D.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当地球公转经过远日点时,时间大约为7月初,此时太阳直射点应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而不是北回归线上;此时正值北半球夏季,C项正确。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应在6月22日,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公转运动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地球公转经过近日点、远日点位置的时间差异是解题关键,注意区别远日点与夏至日、近日点与冬至日的位置差异。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读“某日的地球太阳光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0分)
(1)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 (晨、昏)线。
(2)据图观察,该图表示的节气是 ,在该日后的10天左右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将到达 (远、近)日点。
(3)该日,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 现象,A、B、C三地白昼最长的是 。
参考答案:
(1)昏线
(2)夏至 远
(3)极夜 A
本题解析:
(1)作用地球自转判断图中分界线为昏线。
(2)图中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昼现象,因此为夏至,日期为6月22日,10天后日期为7月1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
(3)此时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夜现象,A地位于北极圈,出现极昼。
考点: 光照图判读、极昼、极夜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自3月21日至9月23日,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的变化:大→小→大
B.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大→小→大
C.北半球夜长的变化:短→长→短
D.地球公转速度:快→慢→快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自3月21日至6月22日,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6月22日至9月23日,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移动到赤道,故北极圈的极昼范围从小到大,再变小;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先变大,后变小;北半球夜长的变化时,先变短,在变长;地球公转的速度先变慢,再变快,故选D,
考点:该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甲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和乙图“极地投影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甲图中的A、B、C、D四点中最接近公转轨道近日点的是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小题2】乙图是甲图公转位置中A、B、C、D四点中哪一点的极地投影图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读甲图,根据公转方向和地轴北极的倾斜方向,北极靠近太阳的是夏至日,北极远离太阳的是冬至日。所以四点中D点是冬至日,12月22日,近日点日期是1月初,所以D对。A、B、C错。
【小题2】读乙图,根据自转方向判断是北极为中心的半球图,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所以乙图所示日期为夏至日,对应甲图中的B点,所以选项B对。A、C、D错。
考点:该题考查二分二至日,地球公转轨道图,日照图。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