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8:14:04
1、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4分)
材料一 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见表。
图中甲村庄土地利用类型
(1) 据材料一推测,该图反映的是________(夏或冬)季,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 近几十年来,河口等深线向外海凸出越来越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善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当地政府决定在A、B、C三地中建设一大型港口,应选择在________外最合适,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 据图中信息判断,图中河流干、支流在主要开发利用方式上有什么不同?(2分)
(5) 图中甲村在土地利用结构上有什么问题?这对下游湖泊及下游河流会造成什么影响?(4分)
参考答案:(1) 夏(1分) 河口水域等盐度线(比年平均等盐度线)向外凸出明显,说明盐度较小;该地区夏季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河口盐度一年中最小(2分)
(2) 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所致(1分) 做好流域内水土保持工作(1分)
(3) C(1分) C处为深入陆地内的港湾,避风;(1分)等深线密,水深、为天然良港(1分)
(4) 支流上可建水库,开发水电。(1分)干流可开发航运。(1分)
(5) 农业结构不合理,种植业比重太大,林业比重太小。(2分)易造成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增大,造成下游河湖泥沙淤积,调洪蓄洪能力降低。(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M河流域海拔1550~4441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65.3毫米,蒸发量2246毫米。
材料2:M河流域范围图、M河流域降水与径流多年动态变化图和2000年M河流域土地利用构成及变化表。
2000年M河流域土地利用构成及变化表
(“一”表示减少,“+”表示增加)
| 土地利用类型 | 林地 | 灌木林 | 高覆盖草地 | 荒漠草地 | 城镇居民用地 | 耕地 | 裸土(岩)地 | 戈壁沙地 |
| 占总面积(%) | 0.02 | 18.29 | 14.02 | 11.26 | 0.47 | 21.64 | 9.44 | 5.21 |
| 与1957年相比(%) | -60.5 | -36.5 | -47 | +33.9 | +1198 | +1004.8 | +41.4 | -30.6 |
参考答案:(l)D
(2)河流类型:内流河。理由:河流最终消失在陆地上,没有流人海洋。
(3)生态环境问题:水资源减少;沙漠化;水土流失;人口增长过快;过度开垦等。应对策略: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实施人口迁移等。退耕还林、退耕还牧,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等。
本题解析:从图中看河流最终消失在陆地上,未注入海洋,所以是内流河;处在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农业为灌溉农业;所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是由干旱引起的,再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其主要表现是 ()
①它是我国人口承载量最大的地区②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③环境遭破坏后,恢复相当困难④各自然地理要素过渡地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注意审题,生态环境脆弱的表现是②③。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读我国某省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图中A地区日照时数不及B地区,试分析原因。(4分)
(2)阐述该省城市分布特征,并简要分析自然原因有哪些?(10分)
(3)C城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地级市,也是我国西部著名的钢铁工业城市,该市钢铁生产与宝钢相比的优越区位有哪些?(4分)?
(4)该省西部地区多大河,但水电开发尚不充分,说明其开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4分)
参考答案:
(1)A地区位于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日照时数短(2分)。? B地区海拔较高,多晴朗天气,日照时数长(2分)。
(2)分布特征:城市分布不均,东部多西部少(2分);且东部城市多沿河分布(2分);原因:东部(位于四川盆地)地势较低平,气候温暖湿润,适合人类居住,而西部海拔高,气温较低,不适合人居(4分)。河流沿岸水源充足,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2分)。
(3)近煤矿、水电站,能源充足;近原料铁矿石劳动力廉价。(4分)
(4)处于地质断裂带附近,地质条件复杂(2分);降水集中于夏季,且雨期较长,不利于施工建设(2分);山高谷深的地形,交通不便,施工难度大(2分)(答出两点即可)
本题解析:
(1)根据经纬度判断,图示区为四川,A地区位于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所以日照时数短。B地区位于四川西部,属于青藏高原的边缘,海拔较高,多晴朗天气,所以日照时数长。
(2)读图,该省东部位于四川盆地,地势较低平,气候温暖湿润,适合人类居住,所以人口多,城市较多。而西部海拔高,气温较低,不适合人居,所以人口少,城市少。在河流沿岸水源充足,便于生产、生活取水,水运便利,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所以该省城市分布特征是城市分布不均,东部多西部少,东部城市多沿河分布。
(3)根据材料判断,C城是攀枝花,附近有攀枝花煤矿、铁矿,靠近原料、燃料产地,靠近水电站,能源充足。位于内陆,经济发展水平低,劳动力廉价。而上海,缺少原料、燃料,劳动力工资高。
(4)读图,该省西部处于地质断裂带附近,地质条件复杂。容易引发地质灾害。该地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于夏季,且雨期较长,不利于施工建设。山高谷深的地形,交通不便,施工难度大。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阅读右图及其相关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拟建的第二条进藏铁路川藏铁路右图。
材料二:中铁二院一位设计人员透露。“当年在青藏、川藏、滇藏三条线路比较中,川藏铁路因为修建难度大、投资额度高等重要因素,暂被搁置,国家决定先建设青藏铁路。”
(1)为了减少生态破坏,西藏地区可开发那些新能源?
(2)试分析川藏铁路修建的主要自然障碍。
(3)川藏铁路修建后,其战略意义远大于青藏铁路,试分析川藏铁路建设的意义。(6分)
参考答案:
(1)风、太阳能、地热能(答对1点即可)
(2)(答对1点即可)
①地形崎岖(起伏大);
②地质条件差,多滑坡、泥石流、地震等灾害;
③气候复杂多样,气候寒冷,缺氧;
④跨越众多大江、大河,峡谷多;
⑤冻土广布;
⑥生态环境脆弱。
(3)(答对3点得6分)
①改变川西,藏东南的无铁路的状况,联系南亚地区的通道,完善路网。
②有利于沿线资源的开发;
③带动沿线的经济发展;
④促进旅游业第三产业的发展;
⑤利于信息、人才、资金、技术交流,经济交往和合作(加强和南亚的经济联系);
⑥促进市场发育,商业繁荣。(经济方面答3点即可);
⑦有利于民族团结和政治稳定;
⑧有利于国防安全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