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8:10:11
1、综合题 (28分)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边睡,其西部地区山河相间,山高谷深,东部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不平,省会昆明有“春城”之称。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各题。

(1)图示准静止锋多出现于冬季,安顺与昆明相比,冬季气温 ,降水量 ,降水日数 ,从气团性质看,冬季影响安顺的气团是 。(8分)
(2)昆明是“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的城市。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6分)
(3)石漠化是“石质荒漠化”的简称,云南省是我国石漠化分布集中的省份。简述云南省形成石漠化的自然条件。(6分)
(4)分析云南省西部山高谷深地貌的成因。(8分)
参考答案:
(1)低,大,多,冷气团(每空2分)
(2)海拨高,夏季凉爽(2分);纬度低,冬季常受暖气团影响,多晴朗温暖天气(2分);一旦下雨,气温显著下降(2分)。
(3)气候温暖、降水丰沛而集中(2分),山高坡陡(地表崎岖),水土容易流失(2分),植被稀少(或土层较薄)等(2分)
(4)地处消亡边界附近(2分),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褶皱隆起,形成高山(2分)。河流落差大(流量大,流速快),能量集中(2分),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为主,使峡谷变深。(2分)
本题解析:
(1)冬季时,我国大陆普遍受偏北季风影响,在云贵高原北部,冬季风受高原地形阻挡无法南下而在此滞留,与当地暖气团交锋形成准静止锋,从图中可以看出,安顺位于冷气团一侧,气温低,降水量大,降水日数多。
(2)海拨高,夏季凉爽;纬度低,冬季常受暖气团影响,多晴朗温暖天气。因此“四季无寒暑”。因海拔高,大气保温作用弱,一旦降雨,地面温度迅速降低,形成“一雨便成秋”。
(3)石漠化是由水土流失导致地表图层变薄,甚至基岩裸露,无法生长植物的现象。云南省石漠化的形成是该地气候、地形、植被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该地为季风气候,气候温暖、降水丰沛而集中,高原地形、地表崎岖,加之植被稀少易造成水土流失,致土层变薄,形成石漠化。
(4)云南西部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边界附近,两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褶皱,地表向上隆起,形成高大的山地。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河流下蚀作用强,易形成峡谷。
考点:天气系统、气候、石漠化成因、地表形态的塑造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图甲为“新西兰南北二岛地形图”,、图乙为“新西兰南岛简图”图丙为图甲中①、②两地的气候统计图。

材料二 :新西兰南岛小镇特卡波,濒临冰川湖泊,特卡波人从1981年就开始减少使用灯光,科学管理灯光照明。夜晚能看到布满星星的美丽夜空。2012年6月,该镇通过认证成为“国际黑暗天空保护区”。
(1)①②两地同属于 气候类型,两地的气候特征是 。(3分)
(2)①②两地降水量大的是 ,试分析产生两地降水量差异的原因主要有
。(3分)
(3)新西兰南岛冰川面积比北岛分布________(大或小),影响南岛和北岛冰川分布差异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4分)
(4)据材料分析特卡波小镇所在的盆地成为“国际黑暗天空保护区”的主要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温带海洋性(1分) 全年温和(1分) 降水总量丰富且季节分配均匀(1分)
(2)②(1分) ②地受西风带影响大(1分) 地处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1分)
(3)大(1分) 纬度(1分) 地形(1分) 大气环流(1分)
(4)该地处于中纬西风的背风坡,晴天多能见度好(1分) 该地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大气污染少(1分) 科学的灯光管理,光污染少(1分)(从气候、产业结构、环境三个角度合理作答,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1)根据丙图中①、②两地冬季气温明显在0℃以上,夏季温度在20℃以下,全年降水均匀得到①、②两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具有全年温和,降水总量丰富且季节分配均匀的特点。
(2)①、②两地降水坐标轴的单位不同,因此判断①、②两地降水量的大小不能简单地看坐标轴的高低,只要注意到了这一点,就可以得到②地的降水量明显大于①地。两地降水的多少与西风影响的大小和地形影响有关。从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西风带影响推理得到②地受西风带影响大;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图,得到②地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丰富的结论。
(3)根据纬度高,气温低;地势高,气温低;受西风影响大,降水量大,冰川多得到第(3)题的答案。
(4)根据材料中夜晚能看到布满星星的美丽夜空分析特卡波晴天多,能见度好的原因;从图中特卡波位于绵羊饲养场和小麦养羊业的交界处得到该地的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大气污染少,能见度高;根据该镇通过认证成为“国际黑暗天空保护区”,得到该地加强灯光管理,减少光污染的结论。
考点: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气候类型的综合运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大气受热过程等知识点。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下图为某区域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A河在图示区域河段的流向为( )
A.从东北流向西南
B.从西南流向东北
C.从西北流向东南
D.从东南流向西北
【小题2】河谷M地气候炎热少雨,其原因是( )
A.处于背风坡,“焚风”作用显著
B.海拔较低,空气受热上升为主
C.距海远,且受地形的阻挡,水汽难以到达
D.植被遭破坏,使蒸腾作用减弱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中可以读出,在28°N处A河谷底海拔高度高于26°处,所以,A河由西北流向东南。
【小题2】河谷M处在山地背风坡,气流下沉,炎热干燥。
考点:地形对气候、河流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图,图中P1、P2、P3表示等压线,甲处箭头表示风向,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天气系统位于____半球(南、北),反映的是近地面还是高空的情况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
(2)该系统属于______气压中心,从气流运动状况看属于__________。
(3)甲地目前在______气团控制之下,不久将经历_______天气过程。
(4)如果冷暖锋面均引起降水,那么降水主要在A、B、C、D 中的______和______处。
参考答案:(1)北;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2)低;气旋
(3)暖;降温
(4)A;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造成“伏旱”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