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8:08:30
1、单选题 当地球上极昼或极夜范围最大时,则晨昏圈平面与赤道面、地轴的关系是(?)
A.与赤道面垂直
B.与地轴交角最大
C.与赤道面重合
D.与地轴交角最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晨昏线的判断。当地球上极昼或极夜范围最大时,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晨昏线和经线圈的夹角最大,与地轴的交角达到最大。与赤道平面交角变小。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读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4分)
(1)在图上①、②、③、④四点中?是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置,?是3月21日太阳直射点位置。(2分)
(2)在①、②、③、④四点中,忻州日出最早的是?;白昼最长的是?。(2分)
(3)在图上④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降低;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出现极夜的范围是?。(6分)
(4)夏至日这一天,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上,太阳直射在?位置上;该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向?(方向)移动。(2分)
(5)在①、②、③、④四点中,表示全球昼夜平分的有??。(2分)
参考答案:(1)④?①?(2)②?②?
(3) 南回归线(23°26′S)?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4) ②?南? (5)?①?③
本题解析:(1)直接根据图示四点的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位置判断,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即④点;3月2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且逐渐向北移,即①位置。(2)日出最早即昼长最长,应为太阳直射点位于最北的北回归线上时,即②位置。(3)图示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即北半球冬至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及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4)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即②位置,该日过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5)①③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则全球昼夜平分。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进而能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分布状况、极昼极夜的分布范围等内容。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一般解题方法的归纳。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春分日北京和纽约的昼夜长短一样
B.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从25°N 向南北两侧递减
C.5月1日至7月1日期间,沈阳的白天越来越长
D.地中海气候是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形成的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去北京和纽约的昼夜长短一致,A正确。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故正午太阳高度从23.5°N向南北两侧递减,B错误;5月1日至7月1日,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再向南移,故沈阳的昼长先变长,后变短,C错误。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D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应掌握以下几点:①二分二至日的全球昼夜长短分布状况;②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③能利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判断昼夜长短的变化;④掌握地中海气候的成因。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北京时间2011年11月3日凌晨1时36分,从对接机构接触开始,经过捕获、缓冲、拉近、锁紧4个步骤,“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飞行器实现钢性连接,形成组合体,中国载人航天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获得成功。据此完成1-2题
小题1:位于南极昆仑站(80°25′01″S, 77°06′58″E)科考人员收看对接直播,当地区时是
A.3日22时36分
B.2日22时36分
C.2日22时44分
D.3日4时36分
小题2:此季节
A.酒泉昼长夜短
B.悉尼高温少雨
C.赞比西河进入枯水期
D.加拿大枫叶如火如荼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本题以热点事件为背景,考查时间计算、地理现象发生的季节。
小题1: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要求解昆仑站(东五区)区时,两地相差三个时区,且昆仑站在北京的西边,故应减三个小时,时间为2日22时36分,B项正确。
小题2:此时北半球为深秋季节,酒泉昼短夜长,A项错;加拿大枫叶正红,D项对。南半球为夏季,悉尼为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正值高温多雨,B项错;赞比西河位于南非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即将进入湿季,河流进入丰水期,C项错。
1、区时的计算。2、南北半球同一时间的不同地理现象。
点评:
本题属于地理常见题型,难度较小。题组结合“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飞行器对接这一事件,选取事件中的具体时间、具体季节,考查相联系的地理问题,这在高考命题中比较常见。
1题中要明确考查的是区时,需要根据两地经线推断出所在时区,以及所在时区的东西方向关系。
2题要熟悉南北半球重要地理事物的分布及不同季节的特征,既有一定的综合性。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天宫一号”(Tiangong-1)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发射当天,我国昼夜情况最接近下图中的点是( )
A.A
B.B
C.C
D.D
小题2:“天宫一号”发射时,在美国纽约(西五区)的华侨观看直播的时间是( )
A.9月29日8:16
B.9月30日8:16
C.9月28日8:16
D.9月29日21:16
小题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天宫一号”升空时,北半球昼短夜长
B.“天宫一号”升空时,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广州
C.“天宫一号”升空时,北半球昼长夜短
D.“天宫一号”升空时,新旧两天所占范围一样大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A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
小题1: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A为冬至(12.22)、B为春分(3.21)、C为夏至(6.22)、D为秋至(9.23),如何判断二分二至的位置:只要延长太阳光线,且过地心,与地面的交点,故为太阳直射点,根据位置即可定二分二至日(如下图),或者根据近日点(1月初)和远地点(7月初)判断。依题意,发射时接近秋分日,选D。
小题2:发射时东八区为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根据时区的计算原则,判断西五区的区时为9月29日8:16 (东加西减,相邻时区相差1小时,即同减异加)。
小题3:发射时(2011年9月29日),太阳直射点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选A,排除C;太阳直射点为赤道,越近直射点,即此时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排除B;日界线为0时和180°分界线,根据上题区时计算,全球为新一天,排除D。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