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8:06:04
1、单选题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在地理位置方面的共同点是
A.都临海洋
B.都处在大河的入海口
C.同属高原
D.同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长三角临海,但松嫩平原位于东北内陆,A、B错误;两地的地形同属于平原,C错误;且纬度位置都位于30°--60°之间,故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D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只有掌握我国相关地理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内容,结合选择逐一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多选题 下图是我国历史时期森林植被遭破坏地区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秦代以前和西汉时期相应地区森林植被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2.关于下列地区森林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3.图中e地区与森林破坏有关的常见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有
A.气候变化
B.兴修水利
C.毁林开荒
D.营造帝王宫殿和陵墓
E.a地区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
F.b地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
G.c地区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H.d地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
I.沙尘暴
G.泥石流
水土流失
台风
参考答案:1. CD
2. AB
3. B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历史上森林遭破坏的原因及其分布。
1.在历史上,人类生产活动越深入的地区,植被遭到的破坏也越严重。秦代以前和西汉时期,我国北方地区的大部分和西北地区的绿洲地带,是当时我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且为我国的政治中心所在地。这些地区人口众多,人地矛盾尖锐,对植被的破坏严重。其中毁林开荒、营造宫殿和陵墓等行为是使当地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的主要原因。
2.图中a地区为东北的长白山地区,属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b为我国东南林区,以人工林和次生林为主;c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植被稀少;d为雅鲁藏布江谷地林区。而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在东北林区。
3.森林破坏在不同地区造成的环境问题也不同。e地区为我国西南地区,这里山高谷深,地形复杂,若森林植被遭破坏,易诱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较易造成水土流失。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读部分温度带和四类干湿区的关系图,回答题
小题1:我国N区域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洋流
小题2:深秋时节,我国某旅游者在国内乘火车外出旅游,?出发时落叶纷飞,满目金黄。穿越重重隧道后蓦然树木葱郁,山清水秀。火车经过的区域是
A. F→C
B. F→B
C. H→A
D.G→B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我国N区域属于暖温带的干旱地区,多位于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其干旱的主要原因是距海远,加上地势的阻隔,水汽难以到达。故选B
小题2::深秋时节“出发时落叶纷飞,满目金黄”说明出发地为落叶阔叶林,“穿越重重隧道后蓦然树木葱郁,山清水秀”说明火车到达了常绿阔叶林地带。从表中不难看出F地是属于暖温带的半干旱地区,其植被应该是草原地带,不是落叶阔叶林所在区域,故排除选项A B;H为热带的半湿润地区,在我国根本不存在这样的区域,故选项C也被排除。选D。从G为亚热带的半湿润地区(甘肃的东南部)(落叶阔叶林)出发,向南经过秦岭北侧到达秦岭的南侧就进入了B亚热带的半湿润地区(常绿阔叶林地带)
点评:本组题的关键是要通过表格提供的信息,确定不同字母所代表的区域,并且要熟悉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试题属于中等性的题目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省级行政区中,从高纬到低纬依次排列的是
A.内蒙古、冀、赣、豫
B.晋、豫、湘、鄂
C.陕、鄂、湘、粤
D.冀、黔、苏、浙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主要考查了我国的行政区划。A选项中豫的纬度比赣高,所以是错误的;B选项中鄂的纬度比湘高,所以是错误的;D选项中黔的纬度最低,所以是错误的;答案应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西电东送工程的意义是
[? ]
A、减少西部地区的环境污染
B、促进新疆、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C、缓解广东、上海、江苏、浙江、京津唐等地区的电力紧缺状况
D、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能源短缺的现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