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8:05:43
1、填空题 图为地球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图中粗线为等太阳高度线。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双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为(?)
A.PM为昏线,PN为晨线
B.新一天的范围约点7/8
C.此时北京时间17时
D.此图为南半球俯视图
小题2:(双选题)若①②两点经度相同,②③两点纬度相同,则此刻的太阳高度(?)
A.①<③
B.②>③
C.②=③
D.①>②
参考答案:
小题1:BC
小题2:BD
本题解析:
本题较为正确的图形应为:
小题1:根据图中的经度排列顺序,东经度向东增大,西经度向西增大,所以顺时针方向表示向西,地球自转方向为向东,为逆时针,所以该图极点为北极点。图中粗线为等太阳高度线,太阳高度大于0°的地方为昼半球,所以PM为晨线,PN为昏线,A错误;根据图指示,45°W地方时为6:00,则180°地方时为21:00,所以新的一天的范围是21/24,为7/8,B正确;此时北京时间为17:00,正确;D选项错误。所以本题选择BC选项。
小题2:①为等太阳高度的中心,太阳高度为90°,是直射点,所以①太阳高度最大;①地地方时为12:00,①②位于同一经线,所以②也为正午,②③位于同一纬度,同一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所以②太阳高度大于③。所以三者的关系是①>②>③。所以选择B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据图回答小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2.此时北京时间为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Q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
C.MO为晨线
D.NO为晨线
E.6日12时
F.7日12时
G.6日24时
H.5日12时
参考答案:1. D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的地球自转方向可知中心极点为南极点,因为P点位于弧MPN的中点,故其地方时为12点或0点,结合图示阴影部分与非阴影的日期不同判断P点为0点,则Q点所在经线为180度经线。故弧MPN为夜半球,可判断MO为昏线,NO为晨线。
2.结合上题分析,Q点经度为180°,则P的经度为60°W,地方时7日0点,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较60°W早12个小时。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学生应掌握日期分界线的180°和0时的位置;晨昏线图上昼半球的平分线为12时,夜半球的平分线为0时,综合分析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一定要形成常规思维方法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下图,下图中AB为晨昏线,其与40°纬线交点处的地方时为7点,右图为甲处河流剖面图,该河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图示地区所处半球和对应季节的正确叙述是
A.北半球夏季
B.北半球冬季
C.南半球夏季
D.南半球冬季
小题2:若该地区位于中纬度,则关于图中河流径流变化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A.此时处于枯水期
B.此时处于丰水期
C.全年季节变化小
D.全年季节变化大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
小题1:等高线的凸向和河流流向相反,根据右图等高线的凸向,此地河流流向为自东向西;地转偏向力规律——南左北右,根据左图判断,沉积物堆积在南岸(河流流向的左岸),侵蚀岸为北岸(河流流向的右岸)故判断为北半球;同时依题意7点日出,判断为冬季。选B。
小题2:依上题,此地为北半球的中纬,对应的气候——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大陆中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东岸为季风气候,根据气候特征,推出河流的流量变化大。选D。学生一艘注意此题不能判断具体位置,故不能确定何种气候类型。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图(地球运动示意图,①②③④为二分二至日。),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坐地日行八万里……”,“坐地日行”实际指的是 ? ,“八万里”指的是 ? ?。
(2)地球公转到位置②时,这一天是北半球的 (节气),地球公转速度较 (快或慢)。
(3) 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经过P点时,太阳直射点
A.正向南移? B.正向北移 C.在南半球? D.在北半球
(4)每年一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而我们非常寒冷;每年七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而我们非常炎热。请说明理由。
(5) 地球从位置④一①-②的运动过程中,荆州市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某日下午,在荆州中学放学回家的小明感觉到寒风袭人、夜色也比前些天更快的降临了……,此日地球运行的时段在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参考答案:(1)地球的自转运动?地球的赤道周长(2分)
(2)夏至 ?慢(2分)
(3) BD(2分)
(4)地球南北半球的热量差异是由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的,我们位于北半球,一月初,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我们就寒冷;七月初,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我们就炎热。(2分)
(5)昼渐长、夜渐短? C? (3分)
本题解析:(1)地球自转产生了地面事物的运动。8万里即赤道的周长。(2)根据图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判断,②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故判断为夏至日,地球公转接近远日点,故公转速度较慢。(3)结合上题分析,P位于春分日到夏至日之间,故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4)影响地面辐射的直接原因是太阳高度,即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决定了南北半球各地的热量差异。(5)图示④一①-②的运动过程为冬至日—春分—夏至日,故太阳直射点始终向北移,故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放学时寒风袭人,反映为冬季,而夜色降落更快,反映昼长变短,故判断为秋分日到冬至日的③—④。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地球公转轨道图上的二分二至日的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一小孩身高1.5米,隔河观察正午塔影情况,发现6月22日正午时分,塔影达全年最长,且塔尖的影子正好处于他的立足处,此时他的影子也刚好是1.5米。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位于2.若塔高50米,则这里的河面宽约为
A.北温带
B.寒带
C.热带
D.南温带
E.50米
F.70米
G.30米
H.40米
参考答案:1. C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该地6月22日正午时分,塔影达全年最长,即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小,该地在南半球。根据小孩在该天的影子长为1.5米,与其身高相等,说明该小孩站立地点在该天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5°,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纬差,可以计算该地的纬度为21°34′S,所以该地在热带。
2.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天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45°,那么塔高与其影长相等,而该天塔尖的影子正好处于河对岸小孩的立足处,影长即河面的宽度,即约为50米。
考点:正午太阳高度。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