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8:03:10
1、单选题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简称十八届四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十八届四中全会开幕时,地球的公转位置约位于上图中的(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小题2】有关十八届四中全会期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后减慢
B.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南移动
C.我国的昼长逐渐变长
D.我国长城科考站的人员看到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在变小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题干中的时间可知,十八届四全会开幕的时间是10月20日,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间,为图中的a点附近。
【小题2】根据题干中的时间可知,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南移;我国昼长逐渐变短;此时由于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长城站科考的人员看到的政务太阳高度角一直在变大。
考点:该题考查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该图为北半球夏至时地球光照示意图,图中的圆圈1、2、3表示太阳高度等值线,其数值分别为0º、30º、60º;g点为太阳直射点,A点经度为120°E。读图回答3~4题。
【小题1】对图示地点时间的正确判读有
①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的地点昼越长
②太阳高度相同的地点,地方时相同
③C点地方时为0:00或24:00
④A、B两点同属于一个日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小题2】图中数字代表太阳高度,虚线代表回归线或极圈,则与上图表达相同信息的是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太阳高度和昼夜长度。北半球夏至日,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北极圈及其以北白昼时间最长;同一经线地方时相同,但太阳高度不一定相同;C位于夜半球中央,地方时为0:00或12:00;120°E地方时为12:00,60°W为0:00,180°E为16:00,时间处于0:00与16:00之间的为同一日期。所以AB位于同一日期。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本题考查太阳高度的分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点的太阳高度为23°26′,不能达到30°,所以AB错误。北极圈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6°52′,大于30°。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北半球某日光照图,完成下列各小题。(8分)
(1)图为北半球 月 日前后阳光照射示意图,图中标有A、B字母的两条线(面)所形成的夹角叫做 角,如果它的角度数变大,则五带中的温带范围变 。
(2)B、C、F三点中,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角速度大小关系是 。
(3)这一天的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范围是 ;这一天我们绵阳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4)图中HI线是 (晨、昏)线。
参考答案:
(1)12月22日 ; 黄赤交角 ; 变小
(2)B〉C 〉F ; 相同(相等)
(3)南回归线及以南的各纬度地区 ; 昼最短,夜最长
(4)昏
本题解析:
(1)由图可知此时北极圈内是极夜,南极圈内是极昼,说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应为12月22日;A线可代表黄道平面,B线可表示赤道平面,A、B夹角即为黄赤交角 ;若黄赤交角度数变大,则热带和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将变小。
(2)B、C、F三点纬度B<C<F,则其线速度 B〉C 〉F ; 角速度都为15°/h。
(3)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以南的各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 这一天是整个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候。
(4)HI线西侧为白昼,东侧为黑夜,该线上的点即将变为黑夜,应为昏线。
考点:该题考查日照图的综合判读。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2010年底,亚洲首座MW(兆瓦)级太阳能塔式热发电站在北京延庆县并网发电。
材料一:电站中心是一座100米高的太阳能吸热塔,并在208亩地面上摆放100面自动追踪太阳光的大型反光镜。(即“定日镜”,参见图),反射聚集阳光到吸热塔内,再转化成电力。
材料二:延庆周边地形图。
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1分)
(1)北京太阳能发电站的定日镜,一年中正午时镜身最接近于直立的时间是?(2分)。下图中符合该日北京日出物体日影(y1)与日落物体日影(y2)的是?。(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太阳能电站选择在延庆而非A地的原因?(4分)
(3)目前,研究和开发太阳能发电已成为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决策,试分析其主要原因。(3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某一河流及其河床AB处的剖面图,某地理兴趣小组成员9月23日正午(地方时)在A处观测到的太阳仰角为55°30′,且太阳光线与河岸接近垂直。据此回答各题。
【小题1】该地地理纬度可能是
A.55°30′N
B.55°30′S
C.34°30′N
D.34°30′S
【小题2】下列有关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河段有凌汛现象
B.此时该河流处于汛期
C.该河段水流自西向东
D.该河段水流自东向西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1.利用图示“9月23日正午(地方时)”、“A处观测到太阳仰角为55°30′,且太阳光线与河岸接近垂直”等信息,抓住右边剖面图“B岸陡,A岸缓”这个显性信息,搜索教材中“地转偏向力”这个知识点,推断水流往B岸偏向,从而得出该地点在南半球,B、D错误;再根据题目中“9月23日正午,A处太阳仰角为55°30′”,应用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计算即可。
【小题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正午时,太阳始终在其正北方向,那么A一定是北岸,B是南岸,该河从东向西流,故D项正确。该地区位于34.5°S,判断为亚热带地区,故河流无冰期,故无凌汛,A、C错误;此时为9月23日,为当地的秋季,结合不同类型的河流补给类型,亚热带地区的河流汛期或在夏季或在冬季,B错误。
考点:该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