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7:55:24
1、单选题 读“中心点为地球某一极点的示意图”。阴影部分为2011年10月7日。图中M为某一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箭头表示其绕地球转动方向。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对该通信卫星运动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M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比a点自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大
B.M公转周期为23时56分4秒
C.M公转周期为24小时
D.在a点观察到M为自西向东运动
小题2:此时北京时间为
A.10月6日8时
B.10月7日16时
C.10月6日16时
D.10月8日8 时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M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公转的角速度与地球表面极点以外的各地自转角速度相同,公转线速度比地球表面极点以外的各地自转的线速度大,公转周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都是23时56分4秒,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表面上某点不动,故答案选B。
小题2:阴影部分为2011年10月7日,此时地球上两天平分,0°经线上时间为0时,根据同步卫星的公转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可以判断图示中心点为北极点,北京所在的非阴影部分为10月8日,从而可以判断北京时间为10月8日8 时,故答案选D。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图为“我国某地某月两日太阳高度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1.该月可能是2.该月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E.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加快
F.北半球昼夜时差逐渐变大
G.南极地区极昼范围不断扩大
H.上海正午太阳高度持续增大
参考答案:1. A
2. D
本题解析:1.试题分析:因是某月两日,所以应是从1日到30日,1日6:20日出,昼短夜长,太阳直射南半球,30日6时以前日出,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北半球,所以不可能是6月和12月,又因昼在变长,太阳直射点应向北移动,所以该月只能是3月。故选A。
考点:昼夜长短的变化
点评:本题结合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根据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确定太阳直射的位置,然后判断所在的月份。
2.试题分析: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地球公转的速度最快,那么3月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减慢;3月1日至21日,北半球昼夜时差逐渐变小;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北移动,所以南极地区极昼范围不断缩小,而上海正午太阳高度持续增大。故选D。
考点:地球运动的意义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由于地球运动所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理解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一艘从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点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日落的景观,洗印出的照片上显示拍照时间为7日7时0分0秒(北京时间)。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
A.6日8时
B.6日14时
C.6日20时
D.6日18时
小题2: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是(?)
A.16小时
B.14小时
C.10小时
D.12小时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中经度为西经,度数为69°-75°,陆地轮廓面积较小的地区(火地岛附近)可以判断该地区为南半球,P点为75°W(西五区)日落时北京时间为7日7时0分0秒,北京时间为120°E(东八区)的时间,二者相差13个小时,依东早西迟,东八区比西五区早13个小时,向西减13个小时即可(不够减减一天加24小时),D对。
小题2:当地时间日落18点,昼长12个小时,夜长也12个小时,说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都昼夜平分,漠河的夜长12小时,D对。也可以从我国漠河纬度为53°N附近与P点昼长相近。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我国北方住宅区的楼房间距理论上应该比南方大,理由是:
A.北方地形平坦开阔
B.北方冬季白昼时间更长
C.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较更小
D.南方气候更温暖湿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由于北方地区纬度高,故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较南方小,故相同高度的楼房影子较长,故楼间距较南方距离大。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对楼间距的影响,一年中最低的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楼间距越小。简单题。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地球自转无关的是 ( )
A.四季更替
B.长江三角洲的发育
C.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D.东京的地方时比北京早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交通;地表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偏向,即地转偏向力的形成;地方时的形成都是由于地球自转而形成的。而四季更替是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性试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的地理意义,注意区别。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