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7:54:02
1、填空题 河流在入海口附近,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 前方,形成 。
参考答案:河口 三角洲
本题解析:河流入海口附近,由于流水沉积作用而在河口地区形成河口三角洲地貌。
考点:本题考查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应掌握不同的河流区位而形成的河流地貌,注意比较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左侧下部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D.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褶皱形成后,背斜顶部缺失,应是被侵蚀掉了;沉积岩I是覆盖在褶皱之上的,褶皱后有沉积作用;花岗岩是侵入在褶皱和沉积岩中的,应在褶皱和沉积作用之后出现。选C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地质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图甲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乙为“地壳物质循环简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1所示地区的地质构造形态为2.图2中字母a表示3.图2中①~④,能反映乙处岩石形成过程的数码代号是
A.向斜
B.背斜
C.地垒
D.地堑
E.变质岩
F.沉积岩
G.岩浆
H.岩浆岩
I.①
G.②
③
①或④
参考答案:1. B
2. D
3.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和地质循环。
1.图示岩层分布中间老,两边新,故判断为背斜。
2.根据三大类岩石都能生产岩浆,故判断d表示岩浆,则a由岩浆生产岩浆岩。
3.乙处为具有层理结构的沉积岩,而右图b、c可能为沉积岩,故选D项。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图甲所示景观是由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花岗岩石柱。图乙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题。
1.该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有
①岩浆侵入?②地壳运动?③外力作用?④火山喷发2.形成图1风景的岩石属于图2中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E.甲
F.乙
G.丙
H.丁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图示景观是花岗岩是由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花岗岩石柱。该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有岩浆侵入作用形成的花岗岩,地壳隆起使地下岩石上升到地表,还有外力作用的风化和崩解作用。选A正确。
2.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甲是沉积岩,乙是岩浆岩,丙是变质岩,丁是岩浆。景观图中岩石是花岗岩,是岩浆活动形成的侵入岩。选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质作用和地壳的物质循环。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①处的构造地貌为( )
A.背斜
B.向斜
C.背斜谷
D.向斜谷
【小题2】②处山峰在当地有“飞来峰”之称,其形成过程是( )
A.褶皱——沉积——断裂
B.褶皱——断裂——沉积
C.断裂——侵蚀——褶皱
D.褶皱——断裂——侵蚀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常见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可知:背斜中间岩层老,两侧岩层新,即“中老边新”,向斜是“中新老”;观察图中①处可知,中间岩层是D1,向两侧依次是D2、D3、C1,结合图中岩层新老关系可知,该地质构造为背斜;根据图中海拔高度变化可知①处地势低,应该为山谷,故选项C正确。
【小题2】由图可知②处地下岩层向下弯曲,可以推断在地质历史时期曾经发生地壳挤压运动,形成褶皱;当挤压超过岩层的承受能力,岩层断裂并发生位移,如图中T1、T2、T3等岩层错位,形成断层;根据图中岩层新老关系可知,②处“飞来峰”部位岩层T3最新,两侧岩层较老,应该是向斜,②处位于槽部,因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两侧容易被侵蚀,所以形成向斜山,故选项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