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7:47:29
1、单选题 读2013年3月2 日 8时亚洲东部地面天气形势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⑤地的气压值可能是
A.1 036 hPa
B.1 034 hPa
C.1 030 hPa
D.1 020 hPa
小题2:图示区域天气状况接近实际的是
A.此时华北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
B.此时①地吹偏南风,风力最大
C.①―②―③地降水大致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
D.3个月后,④地盛行东南季风
小题3:图示日期后几天内
A.日出时物体影子西偏北角度增大
B.悉尼市正午太阳高度略有减小
C.北京市昼长长于三沙市
D.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等压线图,结合所学知识可以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分析。⑤地是一闭合区域等值线,位于1028hPa和1032hPa之间。闭合等值线数值若等于两条等值线中的大值,则其内侧数值大于大值;若数值等于两条等值线中的小值,则其内侧数值应小于小值。⑤地位于高压系统中,不可能为一小低压中心。故而,⑤地闭合等值线取大值1032hPa,区域内侧取值范围是1032hPa~1036hPa,所以B项符合要求。
小题2:图示时间是2013年3月2日,华北地区被高压系统控制,气压高、天气晴朗。①地南侧为低压中心,风由高压吹向低压,此地应为偏北风。①―②―③的位置变化是:低压边缘-低压中心附近-低压边缘,受低压控制降水较多,故而其降水大致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④地位于中南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冬季盛行东北季风。三个月后,亦即6月份,④地盛行西南季风。
小题3:图示日期后几天,也就是说不超过3月21日,推断出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在此期间,悉尼逐日远离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略有减小。地球公转向远日点,其速度逐日减慢。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随纬度增加而缩短,北京市昼长短于三沙市。日出于东南并随直射点的逐日北移而偏北变化,故而日出时物体影子西偏北角度减小。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49~50题。
【小题1】假如气压变化只和气温有关,图中两条纬线和三条经线的交点中,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
A.(40°,130°)
B.(40°,140°)
C.(30°,120°)
D.(30°,130°)
【小题2】该时间段内,M点:
①偏南风转西北风 ②风力减弱 ③天气晴朗 ④气温降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题目中信息提示气压变化只与气温有关,则白天最高气温14:00左右(30°,120°),气压最高,气温最低。凌晨5:00左右(30°,120°)气压最低,气温最高,所以昼夜温差最小。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图示区域为北半球,风向由高压吹向低压,则白天M点风向为偏南风;夜间为偏西风,M处白天等压线密集,风力大,夜间风力小,M点白天位于冷锋锋前,天气晴朗,夜间阴雨,M点由白天到夜间,气压变高,气温变低。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根据下图信息,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等温线a的值可能为( )°C
A.18
B.20
C.22
D.24
【小题2】R地所在的半球位置和地形可能是( )
A.北半球山地
B.北半球盆地
C.南半球山地
D.南半球盆地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据图可知:图中等值距为2℃,在20℃和22℃的等温线中有一个闭合的等值线圈,该等值线圈可能为20℃,也可能为22℃,又因为R地为河流源头,故该地气温要低,从地形上看,应该为山地,因此该闭合等值线圈应为20℃,所以本题B正确。
【小题2】据图可知:图中等温线由南向北递减,这说明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R地有河流发育,为河流源头,应该为山地,故R地位于北半球山地,所以本题A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等值线图。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④表示的风是(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小题2】图中与热带雨林气候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④为从30°N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带吹向赤道低压带的东北信风。
【小题2】赤道地区终年炎热,盛行上升气流,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①为赤道地区的上升气流。
考点:三圈环流。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A、C分别表示 、 (气候类型)。主要受地形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
是 (填图中字母)。
(2)图中B、C之间的地理分界线是 。
(3)与乙地区相比,甲、丙两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分别是 、 。
参考答案:
(1)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E(6分)
(2)秦岭—淮河(2分)
(3)水资源(水源) 热量(4分)
本题解析:
(1)从A、C两种气候分布的位置可知这两种气候分别为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E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形成高原山地气候。
(2)从其地理位置可知,图中B、C之间的地理分界线是秦岭—淮河。
(3)乙区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甲、丙区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其中甲区域为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水资源是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丙区域为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是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考点:我国的区域差异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