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点《防灾与减灾》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20-01-16 07:46:2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地震引发海啸时怎么办
A.远离海岸,跑到山上或其他高处
B.离开海岸后沿着山涧跑
C.寻求救援队的帮助
D.呆在原地,等待救援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海啸的危害主要是从海岸掀起的巨浪袭击海岸、并带来洪水等灾害,故应远离海岸,尽量向高处避险。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常识性试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学生需要掌握面对不同的恶劣环境而具备不同的避灾和自救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 10 分)【自然灾害与防治】在山区公路和铁路道旁经常可以看到如下图所示具有蜂巢结构的水泥防护工程建设。

( l )写出两种图中防护工程所能防御的自然灾害。( 4 分)
( 2 )请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说明边坡上网格状装置防灾减灾的功能。( 6 分)


参考答案:
(1)①崩塌?②滑坡 ③泥石流 ④山洪(任答二点,得4分)
(2)①边坡上的水泥结构可以抑制原裸露山体遭受进一步的风化剥蚀;②加固山体坡面,具有稳定边坡的作用;③蜂巢结构不会大面积破坏和改变坡面原有地貌形态和植被生长条件,绿色植物能够在其开放的空间上自由生长;④可以有效的保证地下水的下渗和自由排泄,避免了由于地下水压力的升高而引起的边坡失稳问题;⑤植物根系的固土作用与坡面防护系统结为一体,从而抑制坡面破坏和水土流失;有效的防止崩塌、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任答三点,得6分)


本题解析:
①水泥结构可以抑制原裸露山体遭受进一步的风化剥蚀;②加固山体坡面,具有稳定边坡的作用;③蜂巢结构可以提供植被生长条件;④可以保证地下水的下渗和自由排泄,避免了由于地下水压力的升高而引起的边坡失稳问题;⑤植物根系的固土作用与坡面防护系统结为一体,从而抑制坡面破坏和水土流失;有效的防止崩塌、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 2006年6月下旬以来,重庆市大部和四川省东部持续高温少雨,千万人饮水困难,经济损失惨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平均每年干旱受灾面积超过两千万公顷,约占各种气象灾害受灾面积总和的六成。?
材料二:
?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统计显示,2006年因洪涝灾害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1000万公顷,受灾人口1.45亿人,因灾死亡1841人,失踪475人,倒塌房屋87.6万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273亿元。
材料三: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
材料四:
我国洪涝、干旱灾害地区分布图


(1)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是

[? ]


? A、台风和洪涝
? D、台风和寒潮
? C、洪涝和干旱
? D、台风和干旱
(2)我国洪涝灾害的成因较复杂。下列因素,属于洪涝灾害成因的有
? ①季节性的区域强降水 ②流域地貌特征 ③江河的洪枯流量变化大 ④人类过度抽取地下水

[? ]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3)我国干旱频数最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填“湿润”或“干旱”)的________(填“季风”
? 或“非季风”)气候区,其原因是________(填“夏季风”或“冬季风”)进退变化的不稳定性。
(4)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情况,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
? 下列事件,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有
? ①兴建青藏铁路 ②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 ③加固长江、黄河大堤 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

[? ]


?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1)C
(2)A
(3)湿润;季风;夏季风
(4)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在因火灾而死亡的人中,窒息死亡者远远超过烧死者。如遇火灾,正确的逃生办法是
[? ]
A.双手抱着后脑勺,双肘支地,脑部稍离地面
B.匍匐前进
C.双手抱胸、两肘朝外
D.忍痛自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利用GPS可以对地震进行监测,监测的对象主要是
[? ]
A.海陆分布的变化
B.地球内部岩浆的活动情况
C.地壳的运动状况
D.灾情的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