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7:45:04
1、单选题 “牵一发而动全身”生动地阐述了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哪种规律?()
A.地带性
B.地域差异
C.整体性
D.非地带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牵一发而动全身,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则其他要素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即属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两幅图中,甲图为从雅加达到北京附近沿经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乙图为经北京附近沿纬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1.在A处的大片森林中出现苔原植被是因为:2.在乙图中,D处之所以能形成草原的原因是:
A.纬度位置影响,属纬度地带性
B.海陆位置影响,属经度地带性
C.受地形影响,属垂直地带性
D.受地形影响,属非地带性
E.受到夏季风的影响气候较为湿润
F.受到西风的影响带来丰富的降水
G.E处有高山冰雪融水,使这里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
H.受冬季风的影响从北冰洋带来丰富的水汽
参考答案:1. D
2. C
本题解析:1.A处的苔原植被处于亚寒带针叶林植被之中,应该是由于地势起伏而形成的,属非地带性因素。
2.D处距海洋远,降水少,其东、西两侧均为温带荒漠、半荒漠,由于E处高山上的冰雪融水形成丰富的灌溉水源,滋润了土地,成为草原。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读下图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回答题。
1.根据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判断,该山地所处的温度带可能是2.导致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异景观形成的的主导因素是3.一般来说,下列山地中自然带最复杂的是
A.热带
B.亚热带
C.温带
D.亚寒带
E.水热差异
F.水分状况
G.热量条件
H.土壤差异
I.北纬10°,海拔4000米处
G.北纬40°,海拔4000米处
北纬10°,海拔1000米处
北纬40°,海拔1000米处
参考答案:1. C
2. A
3.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图示山麓基带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判断该山地应位于温带。
2.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异主导因素为水热条件的差异。
3.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主要是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愈低愈复杂.纬度愈高愈简单;②山体海拔:海拔愈高愈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愈低愈简单,甚至无。所以四个选项中北纬10°,海拔4000米处的山地中自然带最复杂。
考点:本题组考查山地垂直地域分异分布
点评:本题组通过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来考察山地垂直地域分异分布。学生熟练掌握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影响因素即可轻松作答。
【规律总结】关于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几个规律性问题
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出垂直分布的规律。
(1)山地垂直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更替规律与从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
(2)山麓带基本上与当地自然带相一致,如珠穆朗玛峰的山麓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3)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愈低愈复杂,纬度愈高愈简单;
②山体海拔──海拔愈高愈复杂(有极限),海拔愈低愈简单;
③与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有关: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4)在判定各自然带分布高度的纬度差异时,要注意雪线高度的纬度变化:雪线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为年降雪量与融雪量的平衡地带即降雪量与融雪量正好相等的地带。
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
②坡向──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构成陆地环境的各要素是(? )
A.彼此孤立存在的
B.相互影响和相互排斥的
C.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
D.彼此间杂乱无章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是一个整体,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整体性的表现有:①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②“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读世界某区域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说明B地区气候及其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
(2)分析C三角洲近年萎缩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B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影响:河流稀少,流量小;荒漠植被;沙漠广布。
(2)上游地区水利工程的建设使输入到下游的泥沙减少;沿海波浪的侵蚀。
本题解析:
(1)B地气候影响河流、植被等其他因素。
(2)C三角洲为尼罗河三角洲,近年萎缩主要是阿斯旺大坝的建设造成的。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