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7:44:43
1、综合题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以下题目。(16分)
(1)图中①②③三处河流中,标注有错误的是 ,河流④支流的流向是 。
(2)图中陡崖处的相对高度范围是 。陡崖顶部的海拔是 。
(3)计划在⑤处修建水电站,选坝的理由是 。
(4)①、③两地中,能看到P点的是 。
(5)画出图中AB段的地形剖面图,并标出比例尺。(提醒:纵坐标的间距为1厘米)
水平比例尺: ; 垂直比例尺: 。
参考答案:
(1)②(1分) 由南向北(1分)
(2)200≤△H<400(2分) 500≤H顶<600(2分)
(3)水平距离短,垂直落差大(2分)
(4)①(2分)
(5)(6分)作图略
比例尺2分,画图4分
本题解析: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的是山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的是盆地或洼地;两组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的闭合等高线之间的区域的是鞍部;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值处凸出是山脊(也叫分水岭);等高线从低值处向高值处凸出是山谷;等高线交会处是陡崖。一般来说在山谷地区容易形成河流,据图可知:图中①②③三处,②处是山脊,不能形成河流。地球上定向的方法很多:有指向标的,根据:“箭头指示北方”来确定方向;有经纬网的,根据“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来确定方向;既无指向标,有无经纬网的的一般地图,我们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本题中有指向标,我们根据指向标可以判断河流④支流的流向是由南向北。
(2)对于陡崖相对高度的判读,我们可以利用公式:(n-1)×d≤H<(n+1)×d(H为相对高度,d为等高距,n为重合或两点间的等高线条数)。据图可知:等高距为100米,3条等高线重合,所以(3-1)×100≤H<(3+1)×100,即200≤H<400;陡崖顶部的海拔判读,我们可以利用公式:H高≤H大<H高+d(地形区最高处注记高程为H高,最低处注记高程为H低,等高距为d)。据图可知:500≤H大<500+100=600。
(3)坝址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因该处筑坝水平距离短,工程量小且落差大;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小盆地,以保证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和库容,⑤符合上述条件,所以计划在⑤处修建水电站。
(4)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据图可知:P点与①地之间,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可通视;P点与③地之间,有山地或山脊阻挡,不可通视。
(5)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步骤:
第一步:确定剖面线。在等高线图上画出一条剖面线
第二步:建坐标。纵坐标表示高度,横坐标表示水平距离。
第三步:描点。将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有交点(或仅描关键点,如最高点、最低点)按其水平距离和高程转绘到坐标图中。
第四步:连线。用光滑曲线将各点顺次连接,注意相邻两点间的升降趋势。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夏特古道沟通新疆天山南北,全长约120公里,是丝绸之路上最为险峻的一条古隘道。如今横穿支离破碎的冰川、冰缝及横渡汹涌的南木扎尔特河都给徒步探险者构成极大的威胁。读图和以上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历史上温暖期是该古道使用最多的时期,下列朝代中夏特古道使用最多的是
A.汉朝(前202~公元220年)
B.唐朝(618~907年)
C.宋朝(960~1279年)
D.明朝(1368~1644年)
【小题2】与夏季相比,分析目前去夏特古道徒步探险较安全的季节是春、秋季,其主要原因是
A.气温低
B.流量小
C.降水少
D.冰缝多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从题干及图示分析,温暖期分别在公元前2700年-前1300年左右、公元前100-公元200年左右、500年-1000年左右,结合选项只有B项正确。
【小题2】从材料“横穿支离破碎的冰川、冰缝及横渡汹涌的南木扎尔特河都给徒步探险者构成极大威胁”分析,夏季气温高,冰川融化多,多冰缝,而春秋季节气温较低,冰川融化少,更安全,所以选B项。
考点:读图分析能力;徒步探险安全季节的成因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山西省缺水特别严重的地区是
①晋中地区②晋东南地区③晋北地区④晋西南地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其降水量自东南向西部递减,且南部地区河流分布较多,故山西省缺水最严重的是中部和北部地区。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区域自然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能从降水量和地表径流的分布反映水资源短缺问题。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局部洋流示意图(箭头表示洋流流向),回答问题
1.图中表示大洋环流的示意图中,错误的是2.图中形成了世界著名渔场的洋流是
A.①②
B.②④
C.③⑤
D.④⑥
E.④⑤
F.②⑥
G.①②
H.③④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中低纬度大洋环流(以副热带为中心)——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图中表示大洋环流的示意图中,错误的是③⑤。
2.世界上著名的大渔场大都是位于寒、暖流的交汇处。图中形成了世界著名渔场的洋流是②⑥。
考点:本题考查洋流分布规律及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以区域图、模式图为背景,考查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是命题的热点。
方法技巧:洋流模式示意图的判读方法:
(1)读清图名:首先依据图名了解该模式图所反映的主要内容。
(2)理解成因:根据模式图存在的条件和基础,理解并掌握该地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机制。比如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洋流的形成与全球风带的分布有关。
(3)总结规律:结合模式示意图总结出相关的规律。如根据海洋表层洋流模式示意图,可总结出中低纬度的大洋环流和中高纬度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
(4)具体应用:根据模式示意图总结出的规律,解决题目中的问题。如根据海洋表层洋流模式示意图,可判断出不同地区洋流对气候、航行、污染物扩散等方面的具体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当前,水资源紧缺已成为许多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人们正在采取多种措施摆脱这一困境。
1、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目前人类可以大量利用的
[? ]
[? ]
[? ]
参考答案:1、B
2、A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