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7:43:21
1、综合题 联合国将21世纪定义为“海洋世纪”。可燃冰是由天然气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可燃物质。在海洋资源开发中,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下图是黑海可燃冰分布图。据图描述可燃冰的分布特点,简述海洋资源开发对黑海周边国家发展的影响。 
————————————————————————————————————————————————————————————————————————————————
参考答案:特点:分布不均,集中在水深2000 米以下的海底,水深200 米至2000 米的海底分布少;
影响: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增加就业机会;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图21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是?、??。 (2分)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 b.气温年较差大
c.降水集中? d.植被破坏严重
(2)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1分)
(3)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填图中代号)。①工程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3分)
(4)分别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比较分析①、④建设防护林的条件。?
?
?
(4分)
参考答案:(10分)
(1)c? d (2分)(2)风力作用(1分) (3)③ (1分)?土地荒漠化(2分)
(4)①地形起伏小,气候干旱;④地形起伏较大,气候湿热(4分)
本题解析:
第(1)题,结合已学知识,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即地形落差大,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破坏,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a不属于共同原因,b不是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第(2)题,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作用,我国西部由于气候相对干旱,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力作用。
第(3)题,根据图中生态安全战略工程的位置分布,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③和⑤,①工程所在区域降水较少,是我国土地荒漠化最严重地区。
第(4)题,①、④建设防护林的条件分别表现为①处气候较干旱,地形起伏相对较小(植树造林防治荒漠化),④处地形起伏较大,降水较充足(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了我国水土流失的分布与我国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我国不同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东北某黑土丘陵区南、北坡的坡度相同但又小于东、西坡,各坡向降水差异很小。读各坡向侵蚀沟密度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1950年和2005年,有关该区域各坡向侵蚀沟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东坡小于北坡
B.东南坡大于西北坡
C.西坡小于南波
D.西北坡大于东北坡
小题2:南坡侵蚀沟密度大于北坡的自然原因是
A.南坡为阳坡,积雪融化快,流水作用强
B.南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风力侵蚀力大
C.北坡为冬季风迎风坡,降水侵蚀力大
D.北坡为阴坡,昼夜温差大,冻融作用强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东北某黑土丘陵区南、北坡的坡度相同但又小于东、西坡,各坡向降水差异很小。从各坡向侵蚀沟密度图中可知,1950年和2005年,该区域各坡向侵蚀沟密度西坡大于东坡,南坡大于北坡,东南坡大于西北坡。
小题2:此题考查综合分析能力,强调自然原因。东北某黑土丘陵区南、北坡的坡度相同但又小于东、西坡,各坡向降水差异很小,则南坡侵蚀沟密度大于北坡与降水无关。由于我国河流河水补给除季风区的河流受降水量影响外,还有西北干旱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河流受气温影响,南坡由于如果处于向阳坡,春季气温回升快,积雪融化多,流水侵蚀作用强,侵蚀密度也会加大。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2009年甘肃酒泉风力发电装机容量突破200万千瓦,这顺应了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方向,这种方向是
[? ]
A、由木柴为主转向煤炭为主
B、由煤炭为主转向石油和天然气占优势
C、由石油和天然气占优势转向新一轮煤炭开发
D、由化石能源为主转向可再生能源为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
B.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要快
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为严重
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中国荒漠化最严重和最典型的是西北地区,西北生态环境脆弱,风力侵蚀作用强烈,风沙灾害较多;中国南方荒漠化不典型,且生态环境相对于西北、黄土高原等地区要优越;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慢,三江平原过度垦殖主要导致湿地和沼泽的减少,并不会产生严重的荒漠化,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我国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分布和形成原因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