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区域可持续发展》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五)

时间:2020-01-16 07:42:3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阅读下列两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
材料一:喀什是中国的西大门,是中西亚文化交融的城市、全疆最著名的古城。2010年,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
材料二:图中甲、乙两图为喀什所在区域图和地质剖面图。

材料三:“红色产业”是喀什农业生产的一大特色,红花、番茄、枸杞是该地区“红色产业”的三大支柱,其中番茄酱是重要出口创汇产品。
(1)材料二甲图所示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源是  ? 。此区域河流径流特征是?。(6分)
(2)简述甲区域地形特征   ?,A处的地貌类型为?。(6分)
(3)阅读材料二中乙图,解释喀什地区地质作用的主要过程。?。(4分)
(4)分析喀什地区发展“红色产业”的优势自然条件。?。(6分)
(5)喀什城市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是?。喀什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特别注重对?的传承和保护。(6分)


参考答案:(1)冰川积雪融水(2分)
夏季水量大,冬季断流(径流与气温呈正相关);河流越到下游流量越小(蒸发、下渗强烈)(4分)
(2)以山地和盆地为主;地势自西北、西南向东倾斜(或西高东低)(4分)
冲积扇(2分)
(3)早期:内力作用断裂下陷,后期:外力作用流水沉积(4分)
(4)地处暖温带,热量较充足;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山麓冲积地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较充足(6分)
(5)地处绿洲,农业基础好;地理位置特殊,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中国西大门);交通比较便利,南疆重要的交通枢纽;旅游资源丰富;国家政策支持(1点2分,满分4分)历史文化(2分)


本题解析:
(1)材料二甲图所示地区为我国西北内陆的塔里木盆地,属于温带沙漠气候,其河流的主要补给源来源于两侧高山天山和昆仑山上的冰川积雪融水,河流属于内流河,因而此区域河流径流特征是夏季气温高冰川融水大,水量就大,冬季气温低,河流则断流,河流越到下游流量越小。
(2)从图中可看出,A处有很多河流,且河流是有山区流出后形成扇形状,故A处地貌类型为冲积扇。分析地形特征包括地形类型和地势高低。等高线密集于该区域的西北部和西南部,说明此处地势较高,坡度较大,为山地。而中部和东部等高线稀疏,地势较平,为盆地地形。故地形特征为:以山地和盆地为主,地势西北、西南向东倾斜(或西高东低)。
(3)根据材料二中乙图地址构造图的特点,喀什地区出现断层构造,喀什位于山间盆地,形成了沉积岩,所以可推出该地区早期:内力作用断裂下陷;后期:外力作用流水沉积。
(4)红花、番茄、枸杞是该地区“红色产业”的三大支柱,分析喀什地区发展“红色产业”的优势自然条件主要从气温、热量、日较差、土壤和灌溉水源等方面来回答。
(5)分析区位优势要从地理位置、资源优势、交通、政策等方面入手。喀什是中国的西大门,故①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从资源方面考虑,喀什是新疆最著名的古城,故②旅游资源丰富。喀什地势平坦,故③交通比较便利,且是南疆重要的交通枢纽。喀什是中央正式设立的经济特区,故④有国家政策支持。同时⑤喀什地处山脉边缘,有冰雪融水做为绿洲的水源,农业基础好。喀什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特别注重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某国部分地区灌溉用水量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地区农业发展历史上用水量曾较少,现在却是该国农业用水量最大的区域,其主要原因是农业地域类型发生了变化,则目前该地主要农产品是
[? ]
A.小麦
B.水稻
C.蔬菜与水果
D.玉米
2、关于图中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灌溉用水最多的地区是降水量最少的地区
B.灌溉用水最少的地区是降水量最多的地区
C.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灌溉用水量最少
D.灌溉用水量与气候和农业类型关系密切


参考答案:1、C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该图为近30年来我国沿海地区海平面总体上升幅度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我国沿海地区海平面上升信息的获取,主要采用了2.图1,对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幅度的分析,主要采用了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
E.GPS
F.GIS
G.RS
H.数字地球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利用卫星监测和获取地表影像资料,属于遥感的主要功能。
2.GIS,是一种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它能显示数据的空间分布,并具有强大的空间查询、分析、模拟、统计和预测等功能。故对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幅度的分析可应用GIS的分析功能。
考点: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3S”技术的各自主要功能和应用领域,属于常规考点,学生应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识记。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示意图”,完成问题。
1.关于图中a、b、c、d利用和治理措施的叙述,不合理的是2.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十分尖锐的根本原因是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①黄土具有直立性和吸湿性 ?②黄土高原地区夏季多暴雨
③黄土土质疏松?④森林破坏严重
A.a处通常用作耕地
B.b处适宜开垦成梯田,种植水稻
C.c处应大力植树造林
D.d处宜打坝建库
E.经济发展速度过快,资源开采过多
F.工业污染日益加重
G.工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环境破坏
H.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过多导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
I.①②④
G.①③④
①②③
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1. B
2. D
3. C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地利用。黄土高原源面a可以开垦为耕地;沟谷应该植树造林和打坝建库。b处为缓坡,缓坡适合修建水平梯田,但黄土高原为我国北方地区,降水不足,不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本题考查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过多导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3.本题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自然要素
特性及表现
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特性
表现
地理位置
过渡性
①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
②从湿润区向干旱区过渡
③从森林向草原过渡
④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
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交错,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土壤质地
特殊性
黄土由细粉沙粒组成,土质疏松,孔隙很多
黄土层极易受流水侵蚀
气候及降水
不均匀性
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于夏季
②多暴雨
易造成水土流失
自然灾害
频繁多发性
地处自然灾害频繁多发地区,滑坡、塌陷、泥石流等时有发生
加剧水土流失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和辽中南四地区城市数量的变化过程。读图,回答1~2题。

小题1:图中代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量变化曲线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从上述城市群的发展过程看,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
B.自然条件
C.人口数量
D.人口迁移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起步晚,直到改革开发政策后,该城市化起步,发展迅速。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2:本题考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