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人口与地理环境》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六)

时间:2020-01-16 07:40:0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根据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课题小组的研究报告,1952年,我国农业的劳动力容纳力已基本饱和,大体维持“一个人的活儿,一个人干”。假设“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城镇社会劳动者增长率=剩余劳动力增长率”,结合图回答1~3题。

?
1.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阶段,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时期,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B.②时期,人口生产暂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
C.③时期,人口生产处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阶段
D.④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2.依据图中信息,下列年份中,我国社会剩余劳动力的增长率最大的是?
[?]
A.1958年?
B.1965年?
C.1975年?
D.1985年
3.图示时期,大多数年份我国社会剩余劳动力增长率较大,这说明我国?
[?]
A.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幅度提高?
B.人口出生率特别高?
C.城市经济发展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能力有限?
D.城市化进程大幅加快


参考答案:1、C
2、B
3、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部分年份人口变化图,读图回答l~2题。
?
1.1950~2000年
[?]
A.出生率一直在下降?
B.死亡率一直在下降 ?
C.自然增长率一直在下降?
D.人口总数呈上升趋势
2.图中信息表明?
[?]
A.20世纪50年代属于~高一高 ?
B.1960年,人口总量比上一年少 ?
C.1980年,我国人口增加2亿多 ?
D.与l950年比,200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了约20%


参考答案:1.D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图完成题。
1.关于A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2.关于B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热带季风气候
B.分布10°N~25°N之间的大陆东岸
C.其成因是受季风环流的影响
D.此气候类型各大洲均有分布
E.西欧沿海地区是最典型的分布区
F.是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G.分布于30°N~40°N大陆的两岸
H.为热带草原气候


参考答案:1. C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A图反映该气候类型最低月温在0°C以上,降水量集中于夏季,故判断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于25°--35°的大陆东岸,是由于受季风环流影响而形成,C正确;在各个大洲都有丰富的气候类型只有地中海气候。
2.根据B图的气温、降水量信息判断,最低月温在0°C以上,降水量终年分布均匀,故判断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典型 西欧,A正确;是由于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而形成的,主要分布于30°--40°的大陆西岸。
考点: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分布、形成原因等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利用气温、降水量资料判断气候类型的基本方法:以温定带,以水定性,即可分析,对于主要的气候类型的判断、成因、分布和气候特征等内容,学生应加强归纳和总结。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我国部分省、市、区某年人口数据统计表,回答1—2题。


1、北京市该年出生率只有6.1‰。而人口净增长却达到了36.3万人,主要原因是

[? ]


A.自然增长人数多
B.机械增长人数多
C.逆城市化现象
D.死亡率低
2、该年四个省、市、区中死亡人数最少的是

[? ]


A.海南省
B.北京市
C.上海市
D.新疆


参考答案:1、B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读我国南方某河流中下游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共29分)
?(1)从阶段一到阶段二,甲地农业生产方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请说明最可能的变化是什么,并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5分)
(2)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
(3)乙、丙两个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条件分别有哪些?(8分)
(4)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交通发生了哪些变化?(5分)
(5)分析城市工业用地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主要原因。(4分)
(6)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保护环境?(3分)


参考答案:
(1)变化:由水稻种植业为主(1分)变为城郊农业为主(1分)。
原因:甲地变成了城市近郊,城市的市场需求起主要作用(1分);生产蔬菜、花卉等农作物的利润更高(1分);高速公路的建成使运输更为便捷(1分)。
(2)工业结构:传统工业数量减少(1分),出现新兴电子工业(1分)。
工业布局:传统工业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地区移动、集中(1分),电子工业在西北方向的高校密集区聚集(1分)。
(3)乙:位于城区河流下游(1分)和垂直于盛行风向的远郊(1分),有河流作隔离带,对城区污染小(1分);交通便利(1分);工业用水方便(1分)。
丙:靠近高等院校,科技发达(1分);接近高速公路并与机场相连(1分);位于城区河流上游,环境优美(1分)。
(4)交通运输方式增加(1分),交通运输线路更密集(1分),交通布局更合理(1分),铁路移出城区(1分),出现环城公路(1分)。
(5)向城市外缘移动(1分),沿交通线集中分布(1分)。原因:地价相对低,降低成本(1分),改善城区环境(1分)。
(6)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带(1分),优化了产业结构,减少对煤炭资源的开采(1分),城市功能区合理调整(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