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7:30:25
1、单选题 读文化扩散类型示意图。回答:
1.下列现象的形成过程,能反映①~②所示文化扩散类型的是
A.原产于中国的大豆,现在南、北美洲大量种植
B.春秋时期,四夷逐步接受了中原“礼”文化
C.话剧传入天津后,先在南开中学学生中兴起,再流传社会
D.天津津南、蓟县等区县相继建立绿色食品基地
2.③~④所示类型的文化扩散都是
A.以精神文化为内容? B.以人或传媒为载体
C.因综合国力增强而范围扩大? D.因互联网的普及而快捷广泛系。
参考答案:1.A
2.B
本题解析:命题意图:考查迁移扩散的意义和古代迁移扩散与地形障碍的关 本组题主要考查对文化扩散形式的理解与应用。从图中可知①~②的文化迁移跨越了各种自然障碍,迁移距离遥远,因此,该文化扩散类型为迁移扩散,在图中表现为新文化区与文化源地不相连,第1小题中 A选项为迁移扩散,B为传染扩散,C为等级扩散,D为传染扩散。第2小题中,③~④两文化区之间距离小,应属于文化扩散类型中的扩展扩散,文化扩散必须有载体,其载体最初是人,后来媒体也起了重要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中国人口味之杂,堪称世界之冠,却也有一定规律可循:即“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仅就“辣”而言,就有“贵州人不怕辣,湖
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之说。据此回答。
小题1:由材料可分析出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关系是
A.自然环境是文化现象产生的基础
B.不同自然环境下产生的文化绝对不会相同
C.某地区文化的形成只与自然环境有关而与人文社会环境无关
D.自然环境影响文化,但文化不会影响自然环境
小题2:川、湘、黔三省区喜食辣椒的习俗,主要与当地的(?)特点有关
A.植被
B.土壤
C.气候
D.水文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事物或现象不属于文化范畴的是
A.陕北民歌
B.我国制造的“神舟号飞船”
C.山东蓬莱附近海域出现的海市蜃楼
D.“三北防护林”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随着“中国文化年”在法国的举办,在巴黎,不少法国人喜欢穿中式唐装,年轻人的T恤衫上也爱印上一两个汉字。这种服饰文化的扩散属于?(?)
A.迁移扩散
B.传染扩散
C.等级扩散
D.刺激扩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考查文化的扩散形式。
由于此扩散发生在两个不同的文化区,且扩散距离较远,所以属于迁移扩散。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图所示景观均为世界文化遗产,回答下列小题
?
?
?
?
甲—成都都江堰?乙—苏州园林?丙—拉萨布达拉宫?丁—长城
小题1:下列选项中描述欣赏甲地景观的正确方法是:
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B.山在两岸走,人在画中游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一片孤城万仞山
小题2:有关各地自然环境特点或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所在地形区燃煤多地形封闭酸雨较严重
B.乙所在地形区东临太平洋地震活动较频繁
C.丙所在地形区海拔最高气压低光热较充足
D.丁沿线以北退耕还林,建设商品性林业基地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A、C、D都是欣赏山岳景观的方法,只有B项是欣赏水域景观的方法,因此只有B正确。
小题2:甲所在地形区为四川盆地,地形有比较封闭,工业发达燃煤量多,释放的气体中所含二氧化硫不易扩散,易造成酸雨,因此A正确;乙所在地形区为长江三角洲东临太平洋,但不是地震活动频繁区,地震频繁区一般在板块交界处的岛屿与山脉处。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