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7:28:20
1、单选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日本因时制宜地进行了三次工业结构调整,通过实施积极有效的产业发展战略,使其逐步成长为世界经济强国。读表,完成1-2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工业结构的调整?
1.关于日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第一次调整,日本具有发展初级产业的比较优势,承接了拉美国家的初级产业转移
B.第二次调整,日本工业的主导产业从轻工业调整为高科技工业
C.第三次调整,日本环境污染状况得到较大改善
D.第三次调整,日本工业结构实现了由劳动力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的飞跃
2.关于日本经济发展状况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岛国多良港,海运发达②人口众多,产品主要供应国内市场③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商品谷物农业发达④经济对外依赖性强,制造业多临港布局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1.C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区域相对于外界有差异,而内部特征也不完全一样。
参考答案:对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的特征。区域的特征:包括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区域的差异表现为: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有其相对一致性,但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需要指出的是,区域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并不是说区域内部就没有差异,只不过是求大同存小异罢了。所以本题叙述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读塔里木盆地示意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示地区有非常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其中属于新能源的是
A.石油、天然气
B.天然气、太阳能
C.太阳能、风能
D.天然气、风能
小题2:建图中的铁路时,需要克服的主要不利因素是
A.大风沙暴
B.高寒缺氧
C.地震火山
D.山高谷深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新能源是相对常规能源而言的,已被广泛开发利用的能源称为常规能源,故石油、天然气属于常规能源,而未被广泛开发利用的能源称为新能源,故太阳能和风能属于新能源。
小题2:图示铁路经过塔里木盆地边缘,由于荒漠化严重,且南疆盆地多山口,故多大风,导致风沙严重。高寒缺氧是我国青藏高原地区 的环境特征;地震火山为板块交界处,则多地震火山;山高谷深为我国横断山区的地形特征。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常规能源与新能源的区别,了解我国区域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
①冬小麦与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线
②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分布的界线
③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界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秦岭—淮河为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重合,冬季0°C等温线经过,故为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故选B项。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面的三幅图分别示意某地区的地形、1~5月气温变化和降水季节分配。
(1)根据图中信息,从地形、气候两方面分析图中城市所在河谷地区发展种植业的条件。(6分)
(2)指出2009~2010年冬春季节该地区降水和气温的突出变化,并说明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0分)
参考答案:
(1)河谷地区等高线稀疏,地势开阔平缓;(2分)4月后气温超过10°C达到农作物生长的有效积温,但冬季气温低,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2分);各季节降水较均匀,为种植业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水分条件(2分)。
(2)突出变化:冬春季节的降水(雪)量高出多年平均值(约15%—20%)(2分);从多年平均状况看,春季持续增温,2010年则表现为4月底以前气温持续低于0℃(2分);4月末到5月初气温快速上升到0℃以上(2分)。
主要影响:春耕期间气温偏低,播种期推后(2分);冬春积雪量超过多年平均值,并在短时间内随气温快速上升而融化,易形成融雪性洪水灾害。(2分)
本题解析:
(1)农业发展从地形主要看地势是否平坦,由图形可知等高线较稀疏,地势平坦,有利于种植生产;气候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分析,由统计图可知,4月份达到10℃,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冬季气温较低,不利于农业发展,降水在60mm左右,全年均衡。
(2)通过气候统计数据对比,2010年较前年春季,气温冬春气温较低,低于0℃,4月份突然增大;降水春季较往年增多,说明前期以雨雪为主,气温突然上升,易造成冰雪融化,造成洪灾。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