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7:25:30
1、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描述中南半岛北部地区的主要地形特征,并指出形成的地质作用。(8分)
(2)克拉地峡位于泰国境内,拟建运河。试分析运河开通对我国海洋运输产生的意义及对马六甲海峡产生的影响。(8分)
(3)说出湄公河上、下游在开发利用方向上的不同。(4分)
参考答案:
(1)山河相间,南北纵列。板块挤压、地壳抬升,流水下蚀。
(2)缩短航运里程,节约时间燃料;运输安全性提高。缓解运输压力;但减少经济效益。
(3)上游水能、下游水运
本题解析:
(1)中南半岛北部地形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地势北高南低。受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地壳隆起形成褶皱山脉,流水下切强烈,形成此地貌特征。
(2)开通克拉地峡,将连接印度洋与太平洋,我国经克拉地峡与西亚、非洲、欧洲之间的海运距离缩短,节省时间和燃料。因避开海盗活动频繁的马六甲海峡,可提高航运的安全性。此地峡开通后,可减轻马六甲海峡的运输压力,降低其战略地位,对马六甲海峡沿岸地区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3)湄公河上游河段,河流落差大,可开发水能,不适合发展航运。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水流平稳,适合开发内河航运。
考点:中南半岛地形、克拉地峡、流域开发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为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岩层最晚形成的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⑤
D.④⑥
2、如果④是石灰岩,则⑤为
[? ]
A.花岗岩
B.砂岩
C.大理岩
D.板岩
3、①处岩石在地表的部分常具有的特征是
[? ]
A.含有生物化石
B.有较多的气孔
C.由方解石组成
D.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参考答案:1、C
2、C
3、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赤道上六大板块的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⑥板块是2.根据板块构造理沦,②、③两大板块碰撞而形成的山脉是
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南极洲板块
D.美洲板块
E.喜马拉雅山脉
F.安第斯山脉
G.落基山脉
H.阿尔卑斯山脉
参考答案:1. D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①板块主要位于10°W---60°E之间和世界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可知:①为非洲板块,②为印度洋板块,③为亚欧板块,④为太平洋板块,⑤为南极洲板块,⑥为美洲板块。
2.结合上题分析,则②③之间为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而形成的喜马拉雅山脉。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板块分布和板块运动形成的典型地貌。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结合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判断世界区域分布,并结合全球板块分布和板块运动对宏观地貌的影响等内容分析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读图训练。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图为目前世界主要板块接触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太平洋里的两大群岛都是( )
A.火山岛
B.冲积岛
C.板块挤压形成的
D.内力作用形成的
小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包含了六大板块
B.板块的交界处都是消亡边界
C.最深处位于大洋中脊附近
D.大洋板块刚好和大洋边界吻合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板块构造。
小题1:夏威夷群岛是海底火山喷发堆积而成,日本群岛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隆起形成,两群岛都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小题1:图中有三处大洋中脊,为板块的生长边界,还有三处板块碰撞挤压的消亡边界,共包含了六大板块。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图及材料一、二,回答下列问题。(11分)
材料一 下图为美国局部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图中A处的豪雨林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温带雨林之一,在1981年就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材料二 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状极不规则,大致呈东西走向。它的宽度在6公里至25公里之间,平均谷深1600米,谷底宽度762米。大峡谷岩石是一幅地质画卷,由于人们从谷壁可以观察到从古生代至新生代的各个时期的地层,因而被誉为一部“活的地质教科书”。
(1)分析说明A处有雨林分布的原因。
(2)图中B地降水量比C地明显偏多,请说明原因。
(3)请解释D附近海域渔业资源较丰富的主要原因。
(4)说出大峡谷两侧的主要岩石类型和大峡谷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形式。
参考答案:
(1)(4分)受暖流影响,气温较高(1分);东部山地阻挡冷空气,气温较高(1分); 受暖流和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并受地形的抬升,降水丰沛(或全年受暖流和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并受地形抬升,东部山地阻挡冷空气,水热条件能满足温带雨雨林生长)(2分)
(2)(2分)B、C两地处于30°-40°的大陆西岸,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1分)。B 地纬度较高受西风带影响时间长(1分),降水比C地多(或C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长,降水比B地少)
(3)(2分)该海域有涌升流,使海水底部营养盐类上泛至海洋表层,为海洋生物提供丰富的饵料。(2分)
(4)(3分)沉积岩(1分) 板块碰撞,地壳上升(1分);流水侵蚀(1分)。
本题解析:
(1)图中A处沿岸有阿拉斯加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因处在40°N至60°N的纬度范围内,常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且处在迎风坡,降水丰沛,因此该地水热条件好,能满足雨林生长。
(2)据图可知:B、C 两地都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都受西风影响,只是因为纬度不同的的原因导致受西风影响时间的长短不一,造成冬季降水多少的差异。
(3)D附近海域为加利福尼亚寒流,成因为上升补偿流,使海水底部养分上泛至海洋表层,为海洋生物提供丰富的饵料。
(4)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该地岩石从古生代至新生代的各个时期含有生物化石都有,属于沉积岩;沉积岩有两个特征:一是有化石,二是有层理结构。峡谷的成因可从内力的抬升作用和外力的侵蚀作用两方面来分析。
考点:气候、洋流、地质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