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7:24:28
1、单选题 读 “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回答问题。
小题1: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土母质与土壤肥力的关联最密切
B.绿色植物促进了土壤的形成
C.植物是土壤肥力的唯一来源
D.森林根系很深,树冠高大,直接提供土壤表层有机质多
小题2:土壤有机质含量
A.亚热带森林地区温度高,植物生长量大,但土壤有机质低于温带草原地区
B.湿润地区微生物分解快,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干旱地区
C.江南丘陵水热条件好,红壤有机质高于黄河三角洲冲积土
D.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有机质低于青藏高原寒漠土
小题3:此图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共同性
D.统一性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小题1: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的作用密切相关,但土壤中的矿物养分来自于母质;森林直接提供给土壤表层的有机质较少;故选B项。
小题2:土壤有机质多少与枯枝落叶多少及热量条件有关。温度较低的地方,微生物作用慢。有机质积累多,高温湿润的地区虽然生物的生长量大,但由于微生物活动旺盛,故土壤积累的有机质少。故A项正确。
小题3:图示反映土壤与其他自然环境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华北某地区从2010年10月底至2011年1月底持续无有效降水,创自1971年以来最长时间无有效降水的纪录。回答问题。1.此次该地区长时间无有效降水的主要原因是2.持续的干旱,对该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是3.为减轻此类现象对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明显
B.温带气旋活动频繁
C.地势平坦,气流难以抬升
D.暖湿气流弱,空气水汽含量少
E.土壤含水量降低
F.林木落叶期推迟
G.来年沙尘暴减弱
H.河流结冰期延长
I.大量开采地下水,增加城市用水量
G.发展滴灌、喷灌,节约农业用水
兴修水库,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加强科研建设,增强人工降水
参考答案:1. D
2. A
3. B
本题解析:1.长时间无有效降水的主要原因是暖湿气流弱,空气水汽含量少。
2.持续的干旱,对该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土壤含水量降低;林木落叶期提前;来年沙尘暴增强;河流结冰期变短。
3.为减轻此类现象对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发展滴灌、喷灌,节约农业用水。大力开采地下水会带来地面沉降等问题;兴修水库,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人工降水成本高,不宜采用。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地理现象的变化能正确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
A.我国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
B.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
C.沙漠地区生长着大量的芦苇
D.云贵高原由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出现石漠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有三个方面:1、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2、“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中的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其他的要素随之变化;3、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另一个区域。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以云贵高原植被的破坏对整个环境的影响,符合“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表现。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我国南方低山丘陵,高温多雨,地表发育了红壤,生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网密布。这种自然景观特征体现了
A.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南方环境的独特性
D.自然景观的复杂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材料反映区域的地理位置影响气候、土壤、植被、水文等条件,反映自然环境要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属于自然环境整体性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水土流失能使土壤肥力降低,但枯枝落叶却能提高土壤肥力。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A.平衡功能
B.生产功能
C.统一的演化进程
D.不稳定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自然地理环境拥有各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平衡功能。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