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7:22:24
1、综合题 图a是欧洲西部地理位置示意图,图b是两种气候类型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请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环地中海的法国、西班牙、阿尔及利亚、突尼斯、以色列等国是水果、蔬菜、花卉等“时鲜业”的大规模生产基地,产品大量销往欧洲各地。
(1)C地区乳畜业发达,试分析其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4分)
自然原因:①________气候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②地势平坦,_________________广布。
人为原因:③居民食物结构以____________为主;④人口稠密,__________水平高,市场需求量大。
(2)材料中“时鲜业”生产基地的主要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图2中_______ 图能表示其气候特征,该气候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分)
(3)从气候、市场两方面比较A、B两地发展“时鲜业”的条件。(2分)
气候:A地比B地_________稍低,热量较丰富,产品上市比B地早;
市场:距离欧洲腹地较近,产品运输更便捷的是________(填A、B地)。
参考答案:(10分)
(1)温带海洋性气候;草场;乳肉;城市化。(各1分,共4分)
(2)甲;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各2分,共4分)
(3)纬度;B地。(各1分,共2分)
本题解析:
(1)C地区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地势平坦,草场广布。人为原因:居民食物结构以乳肉为主;人口稠密,城市化水平高,市场需求量大。
(2)材料中“时鲜业”生产基地的主要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图2中甲图雨热不同期,能表示其气候特征,该气候成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3)气候:A地比B地纬度稍低,热量较丰富,产品上市比B地早;市场:距离欧洲腹地较近,产品运输更便捷的是B。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某理想大陆气候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0分)
小题1:按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写出图中对应字母所代表气候类型的名称: A_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全年受_________(气压带或风带)控制;
小题2:N处和C处纬度相近,但气候气候类型不同,是两地的________不同;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海陆位置
D.地形
小题3:自然景观由A-E-F-N的变化反映了____________地带性规律,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
小题4: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近似于_____的变化(填字母选项)
A.B-C-D的变化?B.D-I的变化,
它产生的原因是水热条件随____________而变化。
小题5:D处冬季风向为_____风,在其影响下该地的天气特征是____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压
小题2:B
小题3:纬度?热量
小题4:A,海拔
小题5:西北,寒冷干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本题解析:
小题1:?有图知:A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为热带雨林气候,因为终年受到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从而形成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
小题2:N处和C处纬度相近,但气候气候类型不同,是两地的大气环流不同;N处为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气候特点。C处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其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小题3:自然景观由A-E-F-N的变化反映了纬度地带性规律,自然景观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小题4: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体现了自然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自然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近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C-D气候类型的变化,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产生的原因是水热条件随海拔而变化。
小题5:D处温带季风气候,位于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冬、夏季风交替控制,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故D处冬季风向为西北风,在其影响下该地的天气特征是寒冷干燥,其形成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点评:本题借助理想大陆气候类型分布图考查了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题目难度不大,但很经典,属于常规考题。
方法技巧:图示法理解记忆世界气候类型形成和分布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图甲为“某山峰周围情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小题1】此时,c点的气温大约为( )
A.0.6℃
B.1.8℃
C.2.5℃
D.4.6℃
【小题2】沿图甲中a~b剖面线所绘制的地形剖面图是图乙中的(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积雪线为2500米,应为0℃,c处海拔2200米,由于每降低1000米温度升高6℃,c处的温度应是1.8℃。选B正确。
【小题2】图中山顶的海拔应在2500-2600米,湖泊的海拔在2200-2300米,a地海拔为2200米,b地海拔为2300米,由此可判断图D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图。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下图,回答下面各小题。
【小题1】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台风
B.海陆分布
C.大气环流
D.地形
【小题2】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小题3】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 )
A.①地
B.③地
C.②地
D.④地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由经纬度位置和海陆分布可知,图示岛屿为台湾岛。该区域气温由中东部向东西两侧递增,是台湾山脉影响的结果,D项正确。
【小题2】②③④靠近或位于台湾山脉,且在山地的迎风坡,水汽在地形的抬升作用下,形成地形雨。而①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
【小题3】①④两地位于平原,为农耕区,种植樟树少,A、D两项错误;③地海拔高,气温较低,不利于樟树生长,B项错误;②地位于山坡下部,不利于种植业发展,热量丰富,利于大面积种植樟树,C项正确。
考点:等温线;气候。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图9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读图完成16-18题。
小题1:图中丙地的风向是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小题2:产生图示A区域和B区域降水的天气系统分别是
A.气旋反气旋
B.反气旋气旋
C.暖锋冷锋
D.冷锋暖锋
小题3:此时甲乙丙丁四地气温最高的是
A.甲
B.L
C.丙
D.丁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丙地的风向是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北半球向右偏,风向为西北风。
小题2:图示天气系统为锋面气旋,图示A区域和B区域分别位于冷锋后、暖锋前,有降水。
小题3:甲乙丙受冷气团控制,丁受暖气团控制,温度最高。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