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7:22:02
1、单选题 1.随着经济发展,原先经济发达地区开始“腾笼换鸟”。有关被“逼走”的产业所具有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腾笼换鸟”对苏北某市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①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
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
③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
④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A.劳动力需求量大
B.占地规模大
C.技术含量高
D.环境污染较轻
E.①②
F.③④
G.①③
H.②④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1.结合苏南(发达地区)与苏北(落后地区)投资要素对比表,可以看出被“逼走”的产业,生产规模小、技术含量低,污染重,而需要的劳动力多。
2.“腾笼换鸟”有利于苏北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面积减少,也会将污染严重的企业引人苏北,加重环境污染。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图2--27为我国黑龙江垦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单位:万平方千米),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小题1:关于该垦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业各产业得到了全面发展
B.本区的林地有巨大开发潜力
C.荒地中的沼泽地应停止开垦
D.应尽快将所有的荒地开垦为农田
小题2:
该垦区的农业发展优势是?
A.劳动力充足
B.动物资源丰富
C.光热水资源丰富
D.土地资源丰富
小题3:该垦区的农业发展方向是?
A.种植双季稻
B.发展畜牧业
C.栽种果树
D.种植大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农业生产。
小题1:根据图示的土地利用状况反映,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而林地、草地等比重低,故A项错误。黑龙江林区已经出现过度采伐严重的问题,故B项错误。沼泽的过度围垦导致的其湿地的生态功能大大降低,故应加强对该地区湿地的保护,C项正确。
小题2:黑龙江地处纬度高,气候较寒冷,人口密度较低,农业发展最大的优势的平原面积广阔,地广人稀,且黑土肥沃,利用农业生产。
小题3:双季稻适宜在南方地区发展,而黑龙江热量不足,不能种植双季稻;黑龙江平原面积广阔,适宜发展种植业,故选D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题。
小题1:关于四个地区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乙地处云贵高原,以畜牧业为主;
②、甲、乙均是重要的粮棉产区;
③、丙、丁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其中丁地粮食作物以春小麦为主;
④、丁地区属于商品谷物农业;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小题2:下列对甲和丙两个地区农业发展均有限制的主要因素是(?)
①干旱; ②洪涝; ③水土流失; ④风沙危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小题3:图中四个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
①甲地区要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②乙地区要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③丙地区要注意中低产田的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丁地区要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四地的地理位置判断,甲为河西走廊,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粮棉产区;乙位于云贵高原,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主要集中在山间小盆地;丙位于华北平原,该地的粮食作物以冬小麦为主;丁为三江平原,该地是我国 重要的商品谷物农业区,主要种植以春小麦为主的粮食作物。
小题2:甲位于河西走廊,位于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易受干旱和风沙危害的影响;丙位于华北平原,该地春旱明显,且该地冬、春季易受风沙的影响也较明显。
小题3:甲地受水资源的制约,不宜扩大灌溉面积;乙地地表崎岖不平,不宜大量开垦荒地;丙地多中低产田,今后应多注意对中低产田的改造,从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丁地地广人稀,应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从而提高商品率。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对于我国区域农业生产的比较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能结合各个区域地理位置进行区域定位,并能结合我国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进而分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合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和限制性条件进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据深圳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深圳市GDP达7806.54亿元,比上年增长12.1%。三大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据此并结合下面两图,完成1~2题。
?
1.结合上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深圳市已由以第三产业为主转化为以第二产业为主
B.2008年的深圳市GDP中,第三产业产值最多
C.与2007年相比,2008年深圳市第一产业产值不变,第二产业产值下降
D.深圳市产业结构已经达到最优化状态,不需要进行产业升级和转移
2.目前,深圳市的发展面临、空间难以为继;能源、水资源难以为继;实现万亿GDP需要更多劳动力投入,而城市已经不堪人口重负,难以为继;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对此,你认为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限制外来人口进入,控制人口规模
B.实行区域经济合作,进行水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C.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自主创新,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一产业
D.严格土地管理,提高土地价格,以解决土地可利用空间不足的问题
参考答案:1、B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苏州地区示意图 (1)苏州地区是历史上著名的“鱼米之乡”,素有“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誉。分析其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下图,说出1978~2006年苏州地区GDP与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下图,说出苏州地区城市化的主要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州地区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_________(选择填空)。①改变局部大气环流,使降水减少②城市排放污水量大,水污染严重③城市建设使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加快④城市建筑物面积扩大,增加了生物多样性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参考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热量充足(一年两熟),降水丰富;地势低平;河湖密布,水源充足;种植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任答5点即可)
(2)20世纪90年代初(1991年或1992年)以后苏州地区GDP迅速增长;第一产业比重大幅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显著上升;1978年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2006年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
(3)非农劳动力比重显著上升;城市地域面积不断扩大。
(4)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