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7:13:22
1、综合题 某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快速推进,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资料:见下面两幅图,根据所给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1998年以后,该地区酸雨出现频率的变化趋势如何?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可能原因及其危害。(9分)
(2)防治该地区水体污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6分)
参考答案:
(1)酸雨出现的频率呈波动上升趋势。(2分)
原因:1.工业的发展,煤的大量使用,酸性气体排放增多;2.汽车尾气排放不断增多。(4分)
影响:1.使河湖水酸化,影响水生生物繁殖及其生长。2.土壤酸化,肥力下降,农作物减产;3.腐蚀建筑物,造成文物损失4.腐蚀树叶,影响森林生长。(3分)
(2)措施:①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②兴建污水处理厂;③依法管理,限制高污染行业发展,污水达标排放。(6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1)据图可以看出1998年以后该地区酸雨出现的频率虽有小幅波动,但总体呈上升的趋势。这种变化的原因与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有关,工业生产大量使用煤炭,导致空气中酸性气体增加,另外,随着我国小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尾气大量排放也增加了酸雨出现的频次。酸雨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酸雨对农作物植物等产生直接作用,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酸雨还会破坏森林,使森林生长缓慢,甚至凋谢、酸雨使河湖水酸化,影响水生生物繁殖及其生长、酸雨的腐蚀力很强,大大加速了建筑物等物质的腐蚀速度、酸雨对人体健康能产生一定的危害。
(2)针对水体污染严重的现象,我们通常采取如下几种措施:一、减少和消除污染源排放的废水量。 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进行区域性综合治理。 三、加强监测管理,制定法律和控制标准。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是我国某河流干流区位置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征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据图示信息可推测,该河流
A.冬季无结冰现象
B.以雨水补给为主
C.水位季节变化小
D.下游径流量最小
小题2:与1985-2000年相比,该流域2000-2010年水体面积大幅度减小的主要原因是
A.蒸发量加大,下渗严重
B.耕地面积扩大,农田灌溉量增大
C.城镇规模过大,需水量增大
D.林地、草地减少,涵养水源能力差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由经纬度数可知该地在我国西北地区,气候为大陆性气候,冬季气温在0℃以下,河流有结冰现象;河水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由于下渗、蒸发和用水量较大,使河流径流量向下游递减。选项D正确。
小题2:从图中图例可知,该流域2000-2010年耕地面积大幅度提升,农田灌溉用水量增加,从而导致流域内水体面积大幅度减小。选项B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10分)【环境保护】甘肃民勤是我国沙尘暴多地区这一。1998~2006年间平均每年发生沙尘暴11次。
分析甘肃民勤春季沙尘暴频发的地理因素。
参考答案:
民勤周围沙漠广布(沙源丰富、植被少),春季升温快、降水少,地表干燥,易起沙;(6分)?气旋与冷空气活动频繁(恰位于寒潮南下的路径上),多大风天气;受地形影响,风速增强(4分)
本题解析:
甘肃民勤位于西北干旱地区,周围沙漠广布,植被稀少,有丰富的沙源,加之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少,地表干燥,靠近冬季风源地,气旋与冷空气活动频繁,而且恰位于寒潮南下的路径上,多天气大风,易起沙,受南侧祁连山和北侧内蒙古高原的影响,风速增强,多暴发沙尘暴。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0分)
读“我国农牧过渡带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近些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图示的原农牧过渡带会随之南移(如图所示),请解释这种变化的具体原因。
(2)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增长,图示的原农牧过渡带实际上向北移动,由此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
参考答案:
(1)(6分)气温升高会使农牧过渡带东部地区蒸发量增大,地表水减少,植被退化为草原,因而适合畜牧业的发展,所以界线南移。
(2)(4分)沙漠化、土地盐碱化或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本题解析:
(1)近些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图示的原农牧过渡带会随之南移的原因是:气温升高会使农牧过渡带东部地区蒸发量增大,地表水减少,植被退化为草原,因而适合畜牧业的发展,所以界线南移。
(2)图示的原农牧过渡带实际上向北移动,由此会带来沙漠化、土地盐碱化或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点评:引起土地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包括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采,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2007年,随着巴厘岛国际会议的结束,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出现了转机。结合该图完成问题。
1.图中显示,工业CO2排放量大于50亿吨的大洲是2.对CO2排放引起后果的叙述并不正确的是3.防治酸雨的最根本途径是
A.亚洲
B.欧洲
C.北美洲
D.大洋洲
E.荒漠扩大
F.生物种类和生产率提高
G.沿海土地盐碱化增强
H.气象灾害增加
I.大幅度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
G.植树造林
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参考答案:1. B
2. B
3.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全球性环境问题和读图分析能力。
1.亚洲与北美洲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30~50亿吨,只有欧洲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50亿吨以上。
2.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造成全球气候变暖,气象灾害增加,中纬度地区气候变干,荒漠化面积扩大;海平面上升,沿海土地盐碱化增强。
3.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故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是防治酸雨的最根本途径。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