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20-01-16 07:11:3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按图例画出我国季风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和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2)图中我国境内,黑线(阴影区和非阴影区分界线)是__________分界线,阴影区域年降水量多在__________毫米以下。
(3)季风区内(不含青藏高原)有__________种温度带,有__________种干湿地区。
(4)当A地开始受西南季风影响时,B地多出现__________天气;C地农业生产常面临__________(气候)威胁。


参考答案:(1)略?(2)内外流域? 400?(4)5? 4?(5)梅雨?干旱或春旱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几条重要的地理界线,以及季风的有关地理知识。分界线主要是几列山脉。季风区内有5种温度带和4类干湿地区。(4)题中A、B、C地气候的特点,主要先判断出季节就容易解决了。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关于交通运输的错误叙述是(  )
A.公路运输的应用最广,对各种自然条件的适应性强
B.大宗需长距离运输的货物,应选择铁路运输或水路运输
C.水路运输的历史悠久,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最小
D.航空运输的速度快、运量小、能耗大、运输效率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输方式特点,主要考查考生对运输方式的特点的认知水平。水路运输的历史悠久,但是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最大所以答案选C。
考点:运输方式特点
点评:该题难度小,主要考查考生对运输方式的特点的认知水平。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2009年7月22日我国出现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过程最长的奇观。此次日食在黎明之后从印度拉开帷幕,随后推进到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缅甸,进入中国后,自西向东经过西藏南部、四川中部、湖北南部、河南南部、安徽南部、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等省市,基本贯穿整个长江流域。回答:1.出现日全食时,日地月三个天体的位置关系正确的是2.日食自西向东移动的原因是
A.日地月位于一条直线上且地球处于月球和太阳之间
B.日地月位于一条直线上且月球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
C.日地月位于一条直线上且太阳处于月球和地球之间
D.日地月成直角且太阳处于角的顶点
E.地球自转速度大于月球公转速度
F.月球公转速度大于地球自转速度
G.地球公转速度大于月球公转速度
H.太阳视运动速度大于月球公转速度


参考答案:1. B
2. B


本题解析:1.日食指当日地月三者位于一条直线上且月球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月球挡住了太阳光。
2.由于月球公转速度大于地球自转速度,且月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日食自西向东移动。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地图,下列属于晋煤外运的铁路线的有

A.京广线 
B.京九 
C.大秦线 
D.陇海—兰新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铁路线的判读。从图中看晋煤外运的铁路线的有大秦线(大同-秦皇岛)、神黄线(神木-黄骅港)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选项与图中信息相吻合的是?
A.19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波动下降
B.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呈上升趋势
C.19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持续上升
D.20世纪70年代以后,全球气温呈下降趋势
小题2:近几十年,全球气温变化与温室气体排放量关系密切,是因为温室气体?
A.强烈吸收太阳辐射
B.强烈反射太阳辐射
C.强烈反射地面辐射
D.强烈吸收地面辐射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根据图中气温距平变化趋势判断,19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波动上升,A、C错。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呈上升趋势,B对。20世纪70年代以后,全球气温呈上升趋势,D错。
小题2:温室气体可以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并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起保温的效应,D对。温室气候直接吸收、反射的太阳辐射较少,A、B错。对地面辐射大量吸收,不是反射,C错。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