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试卷《宇宙中的地球》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八)

时间:2020-01-16 07:05:3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地震波速度变化线中,S表示        波,P表示         波。
(2)图中各层名称:B是            ,C是           
(3)地震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经过D和E两个界面时地震波突然发生变化,波速明显变快或者突然变慢或者无法继续传播,从而叫D和E为不连续面。其中D是_____________面,E是_______________面。在2900km深的E界面处,S波突然      ,P波的波速       
(4)M层和N层物理性质有些差异,一般认为,M层物质形态是      态,N层物质形态是________态。


参考答案:(1)横   纵   
(2)地幔    地核(外核)
(3)莫霍  古登堡  消失  减慢
(4)液 固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某日150°E经线上日出时刻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
1.太阳直射点位于2.甲地昼长时间为3.若甲、乙两地同时迎来日出,但乙地夜长时间比甲地略短,则乙地位于甲地的
A.0°
B.20°N
C.20°S
D.23°26′N
E.8小时
F.10小时
G.14小时
H.16小时
I.东北方向
G.西北方向
东南方向
西南方向


参考答案:1. B
2. B
3. B


本题解析:试卷分析:
1.图示70°S以南地区日出12时,即出现极夜现象;70°N以北地区日出0时,即出现极昼现象,而太阳直射点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位置互余,故判断太阳直射点纬度为20°N。
2.甲地日出7:00,即上午时间为7:00---12:00,判断昼长10小时。
3.由于此时太阳直射在20°N 纬线上,那么全球越往北昼就越长,夜就越短,题目中甲、乙两地若同时日出,说明甲、乙两地应位于晨线上,又因为乙地夜长比甲地短,说明乙地位于甲地北侧,越往北昼越长,即日出应越早,但甲、乙两地同时日出说明乙地位于甲地的西侧。
考点:本题考查局部晨昏线的综合分析、昼夜长短等内容。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能抓住图示的有效信息,进一步根据日出时间判断全球的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位置等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图(某日太阳视运动图),回答问题。
1.当地当日日落的方位是2.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A.正南
B.西南
C.西北
D.正北
E.10°N
F.20°N
G.l0°S
H.20°S


参考答案:1. D
2. 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视运动。
1.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太阳周日视运动的方向相反,可知该地为北极点周边地区,该地所在纬线应与晨昏线相切,太阳高度最大20°应该为正午12点,太阳应该在南方的天空,太阳高度最小0°应该为子夜0点,地平面方位上为正北方,故当日日出日落都为正北方。选项D正确。
2.再根据极昼区域最大最小太阳高度的关系,得出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为最大太阳高度与最小太阳高度之和的一半。北半球出现极昼,太阳直射北半球,可知选项A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图11是沿37?N世界某地地形剖面及年降水量分布图,据图判断问题。
1.图中内华达山脉两侧海拔2000m处的降水量差值约是2.造成②地年降水量较少的主要因素是3.①地适宜种植
A.200mm 
B.500mm
C.1000mm
D.1500mm
E.大气环流
F.太阳辐射
G.植被分布
H.地形阻挡
I.甜菜    
G.油橄榄
香蕉    
咖啡


参考答案:1. B
2. D
3.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注意读图方法,在内华达山脉的地形剖面图上找出海拔2000米的海拔高度,对应到年降水量线上,判断两侧的降水量,计算差值即可。
2.37°N附近,受盛行西风影响,图示②地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量较小。
3.结合图示①地位于30°--40°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影响,故典型的作物为油橄榄。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掌握读图方法,是能利用图示的基本信息,进一步结合影响降水量丰富的影响因素和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右侧“地震波波速变化图”,回答题。
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2.地球内部三个圈层中,地幔位于3.关于古登堡面上波速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震波速度的变化
B.地温的垂直变化
C.内部压力的变化
D.物质密度的变化
E.莫霍界面以上,地面以下
F.古登堡界面以上,地面以下
G.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
H.古登堡界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
I.横波完全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
G.横波、纵波波速明显增加
横波消失,纵波波速明显增加
横波明显降低,纵波完全消失


参考答案:1. A
2. C
3.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地震波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故第1题选A,地幔位于莫霍与古登堡面间,故第2题选C。由图中可判断,E为横波,F为纵波,故选A
考点: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各层的特点
点评:此类试题比较基础,考察读图能力为主,对于学生需要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各层的特点,同时要熟悉不同界面,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变化情况,
圈层
范?围
?特?点
地壳
莫霍面以上
固态:平均厚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海洋部分平均厚度约为6千米)。地势越高,地壳越厚。
?
?
莫霍面(在地面以下33km,纵波和横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
地幔
莫霍与古登堡面间
具有固态特征,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铁、镁含量由上至下逐渐增加。
?
?
古登堡面(距离地表2900千米深处,纵波减速,横波消失)
地核
古登堡面以下
组成物质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可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物质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7 8 9 下页 尾页 8/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