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6:59:57
1、单选题 我国“十一五”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据此完成1~3题。1.这种划分是按2.关于所划分功能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3.这种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
A.单一指标划分的
B.自然指标划分的
C.综合指标划分的
D.地理位置划分的
E.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
F.各区域内部的特征完全一致
G.各区域间都有十分明确的界线
H.各区域开发政策和措施完全一样
I.整体性
G.差异性
开放性
阶段性
参考答案:1. C
2. A
3. B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区域的划分。划分区域的指标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综合的,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文的。本题中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对国土空间进行划分。属于综合指标。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区域的界线不一定十分明确。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3.本题考查区域的特征。区域的特征:包括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区域划分的主要是在区域差异性基础上划分的。区域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区域之间区域差异性。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地球工程”包括:发射反光板到地球运行轨道、人工造云、人工制造巨型“树木”、人造“火山”向空中释放硫化物等。2010年10月29日联合国宣布在全球延缓实施“地球工程”。据此回答1~2题。
1、“地球工程”旨在遏制哪种环境问题恶化的趋势
[? ]
A、全球变暖
B、湿地丧失
C、物种灭绝
D、大气污染
2、依据整体性原理,联合国延缓实施“地球工程”的理由不可能是
[? ]
A、影响生物多样化
B、增强自然灾害风险
C、影响气候及生态系统
D、增强太阳辐射强度
参考答案:1、A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图示意的是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读图回答题。
小题1: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 (?)
A.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
B.火山、地震频发
C.荒漠化日趋严重
D.臭氧层空洞扩大
小题2:使图示“环境变迁”可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冰川融化
B.全球变暖
C.海水膨胀
D.地面沉降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受“环境变迁”影响地区均为沿海低地或海岛,故判断该环境问题可能是海平面上升而导致的沿海低地被淹没。
小题2:结合上题结论,注意“根本原因”,导致海平面上升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全球变暖,故部分极冰融化,且海水体积膨胀而导致海平面上升。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学生只要能掌握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危害和原因即可判断,对于此类知识性试题,学生应注意读图分析和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气候变暖背景下,若降水量的增加超过蒸发量的增加,则表明气候趋于暖湿;反之,趋于暖干。读“西北气候从暖干向暖湿转型范围和程度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2.图中气候转型区环境要素变化最不可信的是
A.该地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增
B.天山及其以北显著趋于暖湿
C.伊宁增加的蒸发量小于兰州
D.陕西降水量趋于减少
E.冰川退缩将会停止
F.洪涝灾害将会严重
G.湖泊水位将会上升
H.沙尘暴日数将会减少
参考答案:1. B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图例,由东南向西北依次分布末转型区、轻度转型区和显型转型区,在中间轻度转型区内有较大面积的显型转型区,该地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增错误;天山及其以北为显型转型区,气候显著趋于暖湿,选项B正确;伊宁为显型转型区,兰州为末转型区,但不能比较二者增加的蒸发量大小;陕西为末转型区,说明陕西降水量的增加与蒸发量的增加持平,不代表陕西降水量趋于减少。
2.气候变暖,温度上升,则冰川退缩将加剧,冰川退缩将会停止最不可信,选A。气候趋于暖湿,降水增加,洪涝灾害可能会严重,湖泊水位也可能会上升;降水可抑制沙尘暴,沙尘暴日数可能会减少。
考点:本题考查气候变暖及其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我国面积广阔,所跨经、纬度大,在不同的地形、气候条件下,各地传统民居的建筑材料、建筑风格等各具特色,形成丰富多样的地方民居文化。据此回答下面问题1.我国宁夏的传统住宅一般不开北窗。这反映当地
A.光照较强
B.冬季风寒冷、风沙大
C.盛行偏南风
D.雨水多
E.人口密度不同
F.经济水平不同
G.地形不同
H.气候不同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地理概况。
1.宁夏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由于冬季风强劲,不开北窗为了减少冬季风的侵入。
2.西双版纳地区则位于我国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暖湿,竹楼利于通风散热。故两地的民居差异主要是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异而形成的。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