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6:57:52
1、单选题 一群旅游爱好者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去旅游,下图为他们到达30°N附近一个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100米。读图回答题。
1.山峰⑤的最大海拔可能为2.站在海边②处,能够看到的下列地点是
A.901米
B.899米
C.799米
D.997米
E.①
F.③
G.④
H.⑥
参考答案:1. B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海岸基线的会战值为0,由此可以确定图中的山峰⑤的海拔是在800米以上,900米以下,其最大值可以达到B及略大一些,只是不会超过900米,故选B
2.②与①、⑥之间都有山脊的阻挡,②④?之间有山峰的阻挡,均不可相互看见,只有②③之间没有障碍物的阻挡,相互是可见的,故选B
考点:等高线的判读
点评:本组题只涉及到简单的等高线的判读,没有过复杂的知识的交融,属于一般性的基础题目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800米。读图完成下题。
1.图中⑤地海拔高度可能为2.图中①~④四地中,可能有河流形成的是
A.80米
B.250米
C.390米
D.420米
E.①
F.②
G.③
H.④
参考答案:1. D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800米,可知图示等高距为400米,可判断⑤地海拔在400-800米,选D正确。
2.①为山脊线,不可能有河流;②等高线向高处弯曲,可能为河流;③等高线向低处弯曲,为山脊,无河流;④等高线向低处弯曲,山脊线,无河流。选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知识。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理事物示意图,a、b、c所表示的数值由南向北逐渐减小。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若图示为一组等压线,则2.若此图为等温线分布图,且甲、乙分别代表陆地和海洋,则此时3.若此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水稻梯田俯视图,且a、b、c为梯田边界,则
A.①处吹东南风
B.②处风速比①处大
C.甲地位于低压槽线附近
D.乙地处在阴雨天气中
E.南极考察船正在返航
F.此时我国东南沿海盛行东南风
G.华北平原小麦生长旺盛
H.地球距离太阳较近
I.甲线表示分水线,乙线表示集水线
G.a与b的高度差一定等于b与c的高度差
①②两处的海拔基本相等
在①处肯定能看见②处正在插秧的人
参考答案:1. C
2. D
3.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由于a、b、c所表示的数值由南向北逐渐减小,甲处的等压线由数值小的弯向数值大的,故图中甲处的虚线表示低压槽线;此地是北半球,结合地转偏向力知识,①处吹西南风;②处等压线稀疏,风力小,①处等压线密集,所以②处风速比①处小;乙在高压脊处,天气晴朗。
2.若图示为等温线,甲为陆地、乙为海洋,则此时陆地上的温度小于同纬度的海洋上的温度,此时北半球为冬季,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近日点附近,离太阳较近。南极考察最好时间是12月至次年2月,此时南半球昼长夜短,出现极昼,返回应是3月份;只有夏季我国东南沿海盛行东南风;华北平原一般种植冬小麦,都是在十一之后种植,然后生长到大概10公分左右,会经历冬季,这期间不会生长,来年春季温度上升之后会有一个返青的过程,然后就开始生长,每年大概六一之后收割。
3.我国西南地区的梯田是沿等高线修建的,故图中a、b、c的梯田边界可以看作三条等高线,①②两处都紧靠b,海拔基本相等;梯田的海拔,是阶梯状递变的;山谷或山脊的集水或分水线,是渐次递变的。所以梯田相邻等高线之间,有相等的等高线存在,可以种植农作物,并存留水分,不能叫做集水线或者分水线。此图非等高线地形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水稻梯田俯视图,abc各线高程相等,是因梯田之故,但abc之间不存在等高距的关系;①处被山脊阻挡看不见②处正在插秧的人。
考点:本题考查等值线。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山体的地形特征是2.图中河流流向及陡崖的相对高度不超过
A.上、下部均陡峭
B.上、下部均缓
C.上部较陡、下部较缓
D.上部较缓、下部较陡
E.向东南流、250米
F.向西北流、250米
G.向西北流、150米
H.向东南流、150米
参考答案:1. D
2. B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等高线判断地形。根据等高线的特征可知,等高线密集,地形较陡;等高线稀疏,地形较平缓。在图中山地的上部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山地的下部等高线密集,判断较陡。选择D项。
2.根据等高线的特征判断地势的变化可知,河流的地势是东南高,西北低。所以河流的流向是从东南流向西北。根据陡崖的相对高度计算公式(n-1)×d<H<(n+1)×d,其中n是等高线重合的条数,d是等高距,所以n=4,d=50,带入公式可知,150米<H<250米。选择B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回答问题:
1.从莫霍界面到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是2.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是地球内部圈层中的
A.横波、纵波都变快
B.横波、纵波都变慢
C.横波变快,纵波变慢
D.横波变慢,纵波变快
E.地壳
F.地幔
G.内核
H.外核
参考答案:1. A
2. A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地震波。地震波分为纵波(P)和横波(S)。纵波可以通过固、液、气体。横波只能通过固体。纵波波速比横波快。根据图示:从莫霍界面到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是横波、纵波都变快。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
地球内部圈层(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核厚度最大,地核与地幔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地幔与地壳界面为莫霍界面。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