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中国区域差异》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六)

时间:2020-01-16 06:52:4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烟台、洛川、阿克苏都是我国著名的苹果产区。说明三地气候特点的差别,并比较三地发展苹果产业的最突出的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地有我国第一座核电站,B地有我国最大的水电站,C地有我国目前最大的地热电站。分析A、B两地建设发电站的原因和C地地热资源丰富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南岛和三江平原—南—北,是我国开发的重点区域。试分析海南岛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业的基础条件及特色农业的发展方向、三江平原开发的重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气候特点的差别:从烟台到阿克苏,气温年较差越来越大,降水量越来越少。②大规模发展苹果产业的优点:烟台优点:发展苹果产业的基础好;苹果有较高的知名度;交通更便利。洛川优点:高原地形。阿克苏优点:气温年较差大,苹果质量最高。
(2)A地: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能源消耗量大;常规能源缺乏;核电能量密集原料运输量小,核电站建设地区适应性强。B地:B地是三峡水电站,该地为峡谷地形,长江径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三峡段地质基础坚固为优良坝址;三峡电站的建设,巨大的电能供应华中、华南,缓解电力的短缺状况;建成的水库有防洪、航运、灌溉、养殖、调水等综合效益。C地: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处地热资源充足。
(3)海南岛:该区域为热带季风气候(位于低纬地区),光热水条件优越,适合发展热带经济作物基地,北方育种基地,热带水果、花卉基地,冬季蔬菜基地;岛上有热带海岛风光、民族风情、热带季雨林等丰富的旅游资源。三江平原: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产,巩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地位;提高品质,提高粮食的市场竞争力;面向市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工业,延长生产链,增加附加值;保护湿地,保护农业发展环境。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综合题  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左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右图为江苏省简图。
材料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三次产业比例统计图。
(1)试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
(2)新疆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简述两省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两省区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对新疆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江苏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1年新疆正式启动了霍尔果斯国家级特殊经济开发区的建设,试分析霍尔果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2)新疆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山地区。江苏省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3)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新疆大于江苏;第二、三产业比重江苏大于新疆。
(4)对新疆的影响: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产业升级;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江苏的影响:缓解资源紧张局面;扩大市场。
(5)是通向中亚的重要门户;交通便利;政策支持;自然资源丰富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下图是我国西部部分省区略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下图中几个省区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春季频繁影响我国的沙尘暴,其风沙多源于蒙古和哈萨克斯坦
? ②受沙尘暴危害最严重的是b省区,主要原因是干旱
? ③该区域拥有丰富的太阳能、水能、草场和矿产资源
? ④该省有我国著名的商品粮、糖料和桑蚕基地
[? ]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2、关于a、b两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由于晴天多,日照长,虽为高寒农业区,但农作物产量高
B、农田、村镇、城市主要分布在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
C、河流①地处亚欧板块的内部,下游流经东南亚注入太平洋
D、平均海拔高,高寒缺氧、冻土、生态脆弱成为发展陆路交通的自然障碍


参考答案:1、D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 《史记》记载,“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这成为
秦与西汉相继定都咸阳、长安,借以控辖全国的经济基础。由于长期的战乱与自然灾害等因素,关中地区经济衰退,隋唐虽定都长安,但主要依赖黄河中下游地区及江南的财赋。由于交通限制,粮食转运耗费巨大,唐前期中央政府常常搬迁至洛阳,以缓解长安及其附近地区的粮食压力。隋炀帝兴建的“东都”洛阳,与长安并称为“二京”,越来越具有战略意义。安史之乱后,唐中央政府全靠东南粮运支撑。史载,唐德宗时,“关中蝗,食草木都尽。旱甚,灞水将竭,井多无水。”百姓嗷嗷待哺,“聚泣田亩”。德宗曾因长安粮尽,得不到犒饷的禁军酝酿哗变,与太子相拥而泣。当得知发自扬州而中途受阻的运船已接近长安,德宗喜不自禁地跑到东宫对太子说:“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

材料二: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历来重视粮食生产。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
发展农业,形成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的专业化集中生产格局。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突破了5亿吨。我国粮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以世界7%的耕地,保证了世界20%以上人口的粮食需求。


(1)读图,指出从扬州通过水路运输粮食到长安依次经过_________河、黄河、________河。
(2)运粮经过的黄河以孟津为界分东西两段,试分析这两河段的水运条件对粮食运输的影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隋(大)运;渭
(2)孟津以东河段属黄河下游,河道开阔,水流平稳,运粮船航行顺畅。但洪水期水流湍急,大旱时河
? 道浅窄,大船难行,甚至停运;孟津以西至潼关河段属黄河中游,落差大,水流湍急,河道狭窄,
? 多险滩,运粮船航行困难。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读中国局部地区图,该区域有我国著名的有色金属“长廊”,读图回答1—3题。

1、关于该地区自然、人文地理环境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山脉是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的大致分界线,相当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B、丙所在的河段,解放以后曾经出现过断流现象
C、乙地农业生产的优势有: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D、丁地铁路线是兰新线上的一段
2、关于图中河流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以雨水补给为主
B、水量和含沙量大
C、流出源地后水量逐渐减少
D、水位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小
3、该地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有
? ①地势平坦 ②矿产丰富 ③气候适宜
? ④水源充沛 ⑤交通便利 ⑥水能丰富
? ⑦劳动力丰富且素质高 ⑧市场广阔
[? ]
A、①②⑥
B、②④⑧
C、③④⑤
D、②⑤⑥


参考答案:1、C
2、C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