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中国区域差异》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三)

时间:2020-01-16 06:52:4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 “红三角”经济圈包括赣州、韶关、郴州的8万平方千米土地。由于三市都属红色砂砾岩山区,同时也是革命老区,故被称为“红三角”地区。“红三角”地区毗邻“珠三角”地区,两区域可形成良好的资源互补,共同发展。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①②两条铁路线分别是
[? ]
A、京广线、京沪线
B、京九线、京沪线
C、京广线、京九线
D、焦柳线、宝成线
2、“红三角”地区发展粮食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
A、热量、光照
B、光照、水
C、水、地形
D、地形、土壤
3、“珠三角”可以为“红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
[? ]
A、大量廉价劳动力
B、充足的农林产品
C、丰富的矿产资源
D、资金和技术支持


参考答案:1、C
2、D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简图,读图完成问题。
1.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
①地形?②气候?③水文?④植被2.A区与C区的界线是3.关于B区的叙述,正确的是4.关于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E.大致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吻合
F.大致与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吻合
G.大致与2000米等高线吻合
H.大致与一月0℃等温线吻合
I.本区属于西部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仅次于东部经济地带
G.本区交通运输以铁路和内河航运为主
本区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微弱,原始自然状态保存得比较完整
本区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
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主要以热量为基础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主要以水分为基础
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
三大自然区存在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


参考答案:1. A
2. A
3. C
4.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1.我国三大自然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是气候和地形。
2.图示A、C区域之间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故选A项。
3.B区域表示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气候寒冷,人口稀疏,故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小,C项正确。
4.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水分条件的差异而引起内部景观从东向西形成草原、荒漠草原到荒漠的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我国东西横跨5200多千米,南北纵贯5500多千米,包括了从寒温带到热带的自然景观,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地理差异。读我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回答下列各题。
1.某山脉以北是枣木成林,桃李芬芳,以南是稻田片片,橘园飘香,请问此山脉位于哪两个区域的分界线上2.“我的家乡地形平坦,一望无垠,水草丰茂,以生产三河牛和三河马而闻名。”这是小敏对家乡的描述。猜一猜小敏的家乡在上图中的哪个区域?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民风民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4.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由大到小排序是
A.甲、乙之间
B.甲、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乙、丁之间
E.甲
F.乙
G.丙
H.丁
I.甲—一端午赛龙舟
G.乙——那达慕大会
丙——迎送宾客献哈达
丁——冬季滑雪运动
甲乙丙丁
甲丁乙丙
丙甲乙丁
丙丁甲乙


参考答案:1. D
2. A
3. C
4.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各自特征。
1.秦岭为东西走向山脉,对冬季南下冷空气起着屏障阻滞作用,使山脉南北两侧气候截然不同;再者秦岭南侧位于夏季风迎风坡,多降地形雨,使的秦岭以南的降水多于秦岭以北,从而出现了不同的自然景观,故选D项。
2.“地形平坦,一望无垠,水草丰茂,以生产三河牛和三河马而闻名”符合宁夏平原的特征,判断其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即甲区域。
3.结合图示的地理位置判断,甲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而端午赛龙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A错误;那达慕大会为我国内蒙古地区的民风民俗,属于甲地区,B错误;迎送宾客献哈达属于藏族特色,符合丙地区,C正确。冬季滑雪运动应位于乙北方地区,D错误。
4.丙为青藏高原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丰富地区,由于纬度低,且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少,故年太阳辐射最丰富,其次为甲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多晴天,故年太阳辐射强。故选C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2012年11月7日,国际竹藤组织通过的《北京宣言》强调“竹和藤作为两种极为重要的可再生非木质林产品,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下图为我国主要竹林分布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我国各大竹林分布区的说法,正确的是2.大力发展竹藤和竹藤产业,可产生的主要有利影响是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 ②保持水土 ③减少环境污染
④减轻温室效应 ⑤减轻土壤盐碱化 ⑥减轻贫困
A.主要呈现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主要呈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江淮散生竹区地形平坦,竹林生长速度快
D.琼滇攀竹区土壤贫瘠,竹林生长速度慢
E.①②③④
F.②③④⑤
G.③④⑤⑥
H.①②④⑥


参考答案:1. A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此题不难,解题关键是从图例信息确定我国各大竹林分布的规律及其对应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
1.读图可知,我国各大竹林分布区大致呈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分布,所以主要呈现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江淮散生竹区地形平坦,但竹林生长速度快应该是水热条件好的华南、琼滇攀竹区。
2.大力发展竹藤和竹藤产业,提高植被覆盖率,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水土,减轻温室效应,增加收入,减轻贫困。
考点:该题考查抓中国区域地理差异。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下图为1961~2007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我国PAR的空间分布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析甲地PAR值最低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自然环境角度简述甲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与不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列举青藏地区的优势能源资源,并简要分析原因。(至少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由青藏高原向西北、东北、东南三个方向递减,最高值出现在柴达木盆地,最低值出现在四川盆地。
(2)位于季风气候区,地形为盆地,阴雨天多,空气中水汽含量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导致PAR值低。?
(3)优势: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热量条件好、降水丰富、水资源充足。不足:光照条件差
(4)太阳辐射能: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地热能: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水能资源:高原边缘落差大,水量大。风能: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风力大。(任答2点)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