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6 06:52:23
1、单选题 2011年春运期间,全国铁路发送旅客2.3亿人次,同比增长12.5%。由于春节前务工流、学生流、探亲流出现重叠,北京、广州、上海、杭州地区,客流压力最大。据此回答题。1.春运期间北京、广州、上海、杭州地区的客流压力,反映出2.北京等地的务工流和学生流,说明影响当地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为
A.这些地区主要为人口迁出区
B.这些地区主要为人口迁入区
C.春运客流方向主要在城市之间
D.当地已进入逆城市化发展阶段
E.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F.政治因素、环境因素
G.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H.社会文化因素、其他因素
参考答案:1. B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北京、广州、上海、杭州地区经济较为发达,这些地区主要为人口迁入区。
2.北京等地的务工流,说明当地经济条件好,工人收入高,影响人口迁入的因素为经济因素;北京等地的学生流,说明当地文化教育事业发达,影响高等院校较多,影响当地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为社会文化因素。
A. 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B. 政治因素、环境因素
C. 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D. 社会文化因素、其他因素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与流动的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影响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具体方面如下图所示: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因此,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据此完成问题。1.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2.有关人口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候类型
B.交通通达度
C.资源丰富程度
D.人均精神消费量
E.人口规模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必然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
F.“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这一举措,有利于协调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G.人类发展史就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
H.控制人口、保护环境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参考答案:1. C
2. A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科技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而资源状况则是影响人口承载力大小的首要因素。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人口规模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必然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不一定是环境污染,有可能为生态破坏。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如图是某城市内部和对外联系路线图,据图回答问题。
1.按地租水平高低排列正确的是2.甲、乙、丙、丁四地中,最不可能发展成为商业中心的是
A.甲>乙>丙>丁
B.丙>甲>乙>丁
C.乙>甲>丙>丁
D.乙>丁>甲>丙
E.甲
F.乙
G.丙
H.丁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
1.城市地租高低的一般分布规律: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向外不断递减;同时交通便利的地方较周围地区地租较高,故选C项。
2.商业中心的布局应符合市场最优或交通最优原则。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图“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完成问题。
1.当前,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分别是2.图中②阶段城市可能发生的现象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①
E.交通问题日益严重
F.与周边地区温差减小
G.工业污染日益减轻
H.农业用地不断增加
参考答案:1. C
2. 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
1.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趋势,是社会经济发展、人地关系深化的表现,但也受到其他因素,如人口增加、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增长快,城乡差别大,农村人口过剩,其特点表现为城市化进程过快,水平低。发达国家由于经济水平高,人口增长缓慢,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进程缓慢。从图示读出:①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低,即城市化水平低,且城市人口比重增长缓慢,城市化进程缓慢;②阶段城市人口比重迅速提高,即城市化进程加快;③阶段城市人口比重高,增长慢,即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进程慢。综合以上两点,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处在②阶段,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处在③阶段。故正确选项为C。
2.图示②阶段表示城市化迅速发展阶段,则可能给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如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就业率低等。故选A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图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空间结构演化图,读图完成问题。
1.下列有关1985~2000年期间,长江三角洲地区空间结构变化叙述错误的是2.推动本地区近年来空间结构变化较快的最主要原因是
A.大、中、小城市均发展较快
B.城市空间结构日趋复杂
C.城市由点状发展成为岛状
D.该区域与外界联系减弱
E.当地优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
F.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G.大量来自内地流动人口的涌入
H.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加快
参考答案:1. D
2.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长三角的城市化。
1.从图中特大、大、中、小城市的数量对比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它们的数量都有较
大的增加,故均发展较快;到2000年该区域形成城市群,呈岛状,开放程度加大,与外界
联系更加密切。故D项说法错误。
2.这种变化是在自然条件没有较大变化的基础上发生的,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随着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长三角地区原有的第一产业不断向第二、三产业升级调整,促使其不
断变化。
本题难度:简单